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昆明湖

昆明湖

在今北京市西北颐和园内。为西山诸泉汇注之湖。金时称金海。元称瓮山泊。郭守敬辟通惠河水源,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水及瓮山沿途诸泉汇注于湖中,湖面增大,流入都城。明代湖内多菱荷,河岸又有亭台之胜,为京城一游览胜地,称为西湖。清乾隆十五年 (1750) 重浚,第二年加筑东堤,拦蓄玉泉山东流之水,湖面扩大。又分支绕至万寿山后,称为后湖,形成环包万寿山的局面。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,改名昆明湖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84载 《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》: “湖既成,因赐名万寿山昆明湖,景仰放勋之迹,兼寓习武之意。” 清末慈禧太后又大加疏浚。湖边有石舫、铜牛,湖中有长堤、十七孔桥等胜景。


(1)在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内,北倚万寿山。金时引金山(即万寿山)下的水汇成金水池,亦称金海。元郭守敬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汇入,因万寿山曾有瓮山之名,又称瓮山泊。俗称西湖。清乾隆十五年(1750年)弘历为庆祝其母六十寿辰,改瓮山为万寿山,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故事,改瓮山泊为昆明湖。清末慈禧为给自己庆寿,又大加修浚,遂成今日规模。面积220余万平方米,约占颐和园四分之三。湖滨有石舫,湖中有长堤和十七孔桥等胜景。湖光山色,风景绮丽,为首都著名的游览胜地。1965年引入密水云库之水。(2)即“滇池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炉桥寨

    即今安徽定远县西北九十里炉桥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二》:北炉桥寨“在定远县西。本朝雍正八年,移主簿驻此”。在今安徽省定远县西炉桥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移定远主簿驻此。

  • 艮山门

    南宋临安城的东北门。即今浙江杭州市东北艮山门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18城郭有“艮山门”。区片名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东北部。泛指环城北路与建国北路、环城东路相交及艮山路西段一带。以门得名。吴越时名保德门

  • 董鄂路

    在今辽宁新宾县南及桓仁县西一带。以董鄂河 (今浑江)、建州女真董鄂部居此而得名。《明史· 刘綎传》: 万历四十七年 (1619),“经略杨镐令綎及杜松、李如柏、马林四路出帅。綎兵四万,……大清兵五百守

  • 榕山

    亦名容山、容子山。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泸州: “嘉熙三年,筑合江之榕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合江县: 榕山在 “县南五里。山高秀,上有芙蓉池,即宋喜熙中筑城处也。俗亦名容子山”。

  • 河阳军

    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建中二年 (781) 置河阳三城节度使,寻改为河阳军节度使,治所在河阳县 (今河南孟县南十五里)。元和九年 (814) 徙治汝州 (今河南汝州市),十三年 (818) 废。会昌三年(

  • 骑马坝

    在今云南绿春县西南五十四里。清属元江州,嘉庆十八年 (1813) 傣族从勐平巩整村迁此,故名迁马。傣语 “迁” 为搬迁,“马” 为来,意即新搬来的村寨,后讹为骑马坝。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绿春县中部、黄连山

  • 方顶山

    在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石门县“石门山”条下:方顶山“山顶方平”。

  • 柏人

    春秋晋邑,战国属赵。在今河北隆尧县西。《左传》: 哀公四年 (前491),国夏伐晋,“会鲜虞,纳荀寅于柏人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战国属赵。在今河北省隆尧县西。《左传》哀公四年(前491年):国夏

  • 平氏镇

    北宋开宝五年(972)降平氏县置,属泌阳县。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七十里平氏镇。在河南省桐柏县西部。面积48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氏,人口 8550。西汉为平氏县治,北宋开宝五年(97

  • 阳石城

    即羊石城。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),魏以陈伯之为都督淮南诸军事、平南将军、江州刺史,“屯阳石,俟秋冬大举”。胡三省注:“即羊石城也。在庐江西北,霍邱东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