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昌乐县

昌乐县

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乐县西北。北周为昌乐郡治。隋大业初废入繁水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魏州。六年 (623) 移治今南乐县。五代唐改为南乐县。

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南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。八年 (625) 废入石鼓县。

③北宋乾德三年 (965) 置安仁县,不久改为昌乐县,属潍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西北十里。元至元三年 (1266) 废入北海县。明初复置,属青州府。洪武中移治今昌乐县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改属淄青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
(1)古县名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置,治今河南省南乐县西北。属昌乐郡。隋废入繁水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属魏州。次年,徙治今南乐县。五代唐改名南乐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东省中部。属潍坊市。面积 1101 平方千米。人口59.6万。辖15镇。县人民政府驻昌乐镇。西汉置柳泉县,属北海郡。东汉废柳泉县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析北海县置安仁县于原都昌县西,旋改为昌乐县。以都昌、安乐两地名之尾字取名,寓“昌盛安乐”之意,属潍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省昌乐县入北海。明初复置,并徙今治,属青州府。清因之。1913年属胶东道,1925年属淄青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45年属鲁中行政区沂山专区。1948年属昌潍地区。1981年属潍坊地区。1983年属潍坊市。地处鲁中南山地北缘,泰沂山北麓向平原过渡地带。主要河流有丹河、白浪河及汶河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、黄烟为主,特产“昌乐蜜宝”西瓜。矿产有石灰石、玄武石、花岗石、金、蓝宝石、红宝石、木鱼石、钾长石、石英、焦宝石、黏土、油页岩、膨润土等,其中蓝宝石品位高、质量佳、储量大,列全国之首。工业有建材、机械、电子、轻纺、化工、煤炭、食品等。胶济铁路、济青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北部,309国道和胶王、潍九、昌大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西周齐都营丘故城遗址及高崖水库、孤山风景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赤滩浦

    一作赤滩圃。在今湖北襄樊市东南汉江上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咸淳五年(1269)三月,“京湖都统制张世杰将兵拒蒙古围樊之军,战于赤滩浦,败绩”。即此。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南汉水上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

  • 泥溪

    ①在今江西新干县南赣江东。南朝梁太平二年 (557),萧勃将欧阳頠为陈霸先将周文育所攻,自苦竹滩退入泥溪,即此。②在今四川屏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马湖府屏山县: 泥溪在 “府西二里。源出叙州府宜

  • 莆阳驿

    在今福建莆田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兴化府莆田县: 莆阳驿 “在府治北。元置,明朝因之”。

  • 仙娥驿

    在今陕西商州市西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商州“椎平原”条下:仙娥峰“唐时于此置仙娥驿”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商洛市西。后废。

  • 沩山

    ①又名大沩山。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大伪山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大沩山“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,周四十里。西通湖南浏阳,东通新昌,南通萍乡。林木茂盛。昔为盗薮,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”。②即小沩山。

  • 博尔多站

    清康熙二十五年 (1686)置,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市西长青村。《清一统志 ·黑龙江》 “布克依站” 条下: “拉哈站,入墨尔根城界,又六十五里至博尔多站。” 光绪二十年 (1894) 布特哈副都统移驻于

  • 龙亢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镇。东汉属沛国,西晋改属谯郡。东晋后废。东魏武定六年(548)复置,为龙亢郡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析夏邱县地复置。贞观八年(634)废

  • 白石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金城郡。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县东南小古城。东汉改属陇西郡。西晋初废。②北魏正始中置,为广业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成县。西魏改名同谷县。③西魏废帝时置,属其章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北。《旧唐书·地

  • 常州市

   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武进县城及近郊析置,属苏南行署区。治所即今江苏常州市。1952年改属江苏省。简称常。在江苏省南部,北濒长江,南枕宜溧山地。面积 4375平 方千米(市辖区1864平方千米)。人口

  • 浯水

    又名浯汶。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 “ (浯) 水出浯山……东北入潍。”(1)即“浯汶”。见“五汶”。(2)又名清河。源出今山东省莒县北浯山,东北流经安丘、诸城二市县,至高密县界入潍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