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吉县
清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置,属迪化州。治所即今新疆昌吉市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昌吉河,“准语,昌吉,场圃也。河坝筑此,故名,后遂因水以名县”。光绪十二年 (1886) 属迪化府。民国初属新疆迪化道。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1983年改设昌吉市。
古旧县名。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改厅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。属迪化州。1983年撤销,改设昌吉市。
清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置,属迪化州。治所即今新疆昌吉市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3:昌吉河,“准语,昌吉,场圃也。河坝筑此,故名,后遂因水以名县”。光绪十二年 (1886) 属迪化府。民国初属新疆迪化道。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1983年改设昌吉市。
古旧县名。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改厅置,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。属迪化州。1983年撤销,改设昌吉市。
①北宋置,属平阴县。当在今山东平阴县附近。②明置,属泰州。在今江苏兴化市南宁乡村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山西省中阳县中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465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地在东川河与南川河交
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北。即后燕慕容隆破张愿处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禹城县引 《三十国春秋》:“隆兵至斗城,愿兵奄至,隆击却之,谓慕容德曰: 愿乘人不备,宜得大捷,而我士卒以悬隔河津势迫之故,人思自战,故能
即淡邈。今缅甸南部之土瓦。《郑和航海图》作打歪。
在今山西洪洞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赵城县: 罗云山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山高耸,尝有云气舒布于其上。一名七佛峡”。
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中左翼左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车车尔勒格。
春秋吴邑。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襄公五年 (前568),“孟献子、孙文子会吴于善道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4盱眙军: 善道 “ 《南兖州记》 曰:盱眙本春秋时善道”。古邑名。春秋吴邑。在今江苏省
即今广东高州市东南大坡镇。清光绪《茂名县志》卷2:县东“六十五里大路坡墟”。
原名黄火镇。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南三十里黄浒镇。有黄浒河,北至荻港入江,隔河对岸为铜陵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繁昌县: 黄浒镇 “浒一作火。有黄火河,汇于荻港”。在安徽省繁昌县西南部、黄浒河北岸。面积3
一名沙山。在今江西湖口县北四里柘矶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九江府湖口县: 柘矶山 “峰峦高峻,沙滩其下”。
西周姬姓封国。故址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十五里。《左传》: 桓公九年 (前703),“秋,虢仲、芮伯、梁伯、荀侯、贾伯伐曲沃”。春秋时被晋所灭。古国名。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在今山西省新绛县西。春秋时为晋所灭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