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景山

景山

①明万岁山。俗称煤山。清顺治十二年(1655) 改为景山。即今北京故宫神武门北之景山。《大清会典· 内务府·奉宸苑》: “紫禁城之北曰景山。” 乾隆十六年 (1751),在景山五峰上建亭子,中峰最高名万春亭,东有观妙亭、周尝亭,西有辑芳亭、富览亭。景山南门内有绮望楼,专供孔子牌位。山北有永恩殿、观德殿,是清代帝后停灵之地。景山古柏参天,风景优美,今为景山公园。

②即景忠山。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 景山 “高八里。旧有二名: 南曰明山,北曰阴山。……嘉靖初,帅臣马永建诸葛武侯及泰山寺于山上,易名景忠山”。

③在今河北邯郸县西南。 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“釜出景。” 高诱注: “景山在邯郸西南,釜水所出。”即此。

④又名汤寨山、汤王山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,为中条山脉最高峰。《山海经· 北次三经》: 景山“南望盐贩之泽, 北望少泽。 其上多草藷, 其草多秦椒,其阴多赭,其阳多玉”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 景水 “出景山北谷”。皆此。

⑤在今山东曹县东南四十里。《诗经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: “望楚与堂,景山与京。” 《水经· 济水注》: 菏水 “北径己氏县故城西,又北径景山东”。即此。

⑥在今河南偃师市南。《诗经·商颂· 殷武》:“陟彼景山,松柏丸丸。” 曹植 《洛神赋》: “陟通谷,陵景山。” 即此。

⑦亦名雁山、荆山。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南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 中次八经》: “荆山之首,曰景山,其上多金玉,其木多杼檀。睢水出焉,东南流,注于江。” 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,即荆山首也,高峰霞举,峻竦层云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43房陵县: 景山 “在县西南二百里,东与京山连接。有沮水源出景山”。

⑧在今甘肃庆阳县西百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安化县: 景山“山绵延深远,中多奇木怪石及獐、鹿、猨猱之属”。


(1)在北京市故宫神武门对面。元代为大都城内的一座土丘,明永乐十四年(1416年)将开挖紫禁城护城河渣土堆高而成,称万岁山,清顺治十二年(1655年)改今名。传皇宫曾在山下堆存煤炭,俗称煤山。山有五峰,东西排列。依山修有五亭,中峰上万春亭为旧北京城最高点,登峰顶可俯瞰全城。东麓有一槐树传为明末崇祯帝自缢处。元、明、清为宫城后苑,建国后辟为景山公园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在山西省闻喜县东南。为中条山最高峰。主峰海拔1571米。相传商汤王曾在此峰为民求雨,古称汤王山。清乾隆年间乡绅捐款建庙于此,并建有将庙、尼姑庙、观望台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赖村墟

    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南赖村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9: 雩都县东北有赖村墟。

  • 绥城县

    一作绥成县。东晋义熙中 (405—418)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。隋开皇中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贞观三年 (629)又废。古县名。又作绥成县。东晋义熙中置,治今福建省建宁

  • 惠丁堡

    北宋置,属环州。在今甘肃环县东北九十里。金废。

  • 沔渡墟

    即今湖南炎陵县东北二十八里沔水北岸沔渡镇。清光绪《大清一统舆图》作沔渡塘。

  • 古雷

    在今福建漳浦县东南古雷。明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浦县:古雷镇在“县东南鼓雷山下。古亦作鼓。有巡司,洪武二十年置。初属南靖县,正统六年改今属。有城戍守”。在今福建省漳浦县东南古雷山下,明洪武二

  • 四明县

    1948年革命根据地由四明山区部分地析置,属浙江省。治所在今浙江余姚市南三十四里梁弄镇。1949年废。旧县名。1948年由四明山区部分地析置,治梁衕(梁弄,今浙江余姚市西南梁弄)。因境内有四明山得名。

  • 赤鼓溪守捉城

    唐置,属维州。在今四川理县东北。后废。

  • 胡良渡

    一作胡梁渡。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黄河畔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元二年 (759) 史思明分四路进兵汴州,“周挚自胡良济河”。又,五代晋天福二年(937) 六月,“杨光远奏引兵逾胡梁渡”。胡三省注:“在滑州

  • 思吾溪

   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天河县: 思吾溪 “在县东南二里。下流亦入龙江”。

  • 河口汛

    即中渡汛。在今四川雅江县雅砻江东岸河口乡。此为雅砻江主要津渡。清置中渡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