朗勇城
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二》: 朗勇城“在崖州 (治今崖城镇) 东北八里。黎人出没之冲。明正德中,知州陈尧恩筑城,募兵防守。今圮”。
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二》: 朗勇城“在崖州 (治今崖城镇) 东北八里。黎人出没之冲。明正德中,知州陈尧恩筑城,募兵防守。今圮”。
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二十四里大虹桥乡。清道光《武陟县志》卷8:集镇有大虹桥。
①战国秦建。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之间黄河上。《史记· 秦本纪》: 昭襄王五十年 (前257),“初作河桥”。《正义》: “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,渡河至蒲州,今蒲津桥也。”②西晋泰
即今福建上杭县东南太拔。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代英县治此。
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潞县(今北京市通县东)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
亦作珠勒都斯河。即裕勒都斯河。今新疆和静县西北之开都河上游。清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1载:小朱勒都斯河“至哈尔噶图与大朱勒都斯河合,……东为开都河”。
西晋武帝时分比景县置,属日南郡。治所在今越南省广泽一带。南齐后废。古县名。西晋武帝时析比景县置。治今越南广平省洞海北。属日南郡。南朝宋后地入林邑国废。
在今河南嵩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陆浑县:“春秋迁陆浑戎于此。有关。”《后汉书·刘玄刘盆子列传》:更始二年(24),赤眉军西攻长安,“(樊)崇、(逄)安自武关,(徐)宣等从陆浑关,两道俱入”。
今四川丰都县东北名山上之天子殿(阎王殿)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下:“(酆都)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。本朝更名景德。冒大暑往游,阪道数折,乃至峰顶。碑牒所传,前汉王方平、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。有
又作达那仁则、达那仁青孜、达那仁钦则谿、打那仁钦孜谿。治所即今西藏谢通门县东仁钦则。“仁侵孜”,藏语意为宝山顶。1960年并入谢通门县。
清末中坝得马、中坝麦马、中坝班马三司合称。驻牧在今青海杂多县境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卷上:“中坝麦马、中坝班马、中坝得马三族,同牧鄂穆曲及阿云、当木云之上源。东与囊谦、苏鲁克为界;南以当拉岭与藏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