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李村镇

李村镇

即今河北黄骅市西北李村乡。清设李村巡司。民国初设县佐于此。


(1)在河北省鹿泉市北部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村,人口 3930。原名里村,后改今名。1953年设镇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84年复镇。石津总干渠流经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建材、磷肥、塑料等厂。京获、石岗公路经此。(2)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西北部。面积101.4平方千米。人口5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村集,人口760。明建村,以姓氏为村名。1949年分属菏泽县八区、六区,1957年分属菏泽县李村、高庄两乡。1958年属临黄公社,1959年改名高庄公社。1963年建李村公社,1984年改建为李村镇。主产小麦、大豆、玉米、棉花,盛产大豆。有机械修配、印刷、地毯、水泥预制、砖瓦窑、建筑、缝纫等业。刘口民权公路从本镇刘庄发端。黄河在刘口设渡口与黄河北濮阳市沟通。沿黄河大堤有黄河专用铁路线。(3)在河南省偃师市西南部。面积82.3平方千米。人口7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李村,人口 5500。曾名威宁寨。传明代有一字李村者官居吏部天官,为炫耀自己,以其字号命村名。原为“洛阳四大镇”之一,号称“小洛阳”。1958年建李村公社,1961年改区,1962年复公社,1984年改乡,1994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甘薯、烟叶等。有酶制剂、化工染料、印刷等厂。巩龙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屏州

   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石平州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即今云南石屏县。景泰《云南图经志书》:“讹坪为屏,今因之。”按,石屏峰今存,为扇形喷泉形成的泉华。1913年改石屏县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以石坪

  • 郫江

    战国秦蜀守李冰开凿。相当今四川成都平原之柏条河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蜀志》: “ (李)冰乃壅江作堋,穿郫江、检江,别支流双过郡下。”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“穿二江成都之中。” 正义引 《括地志》:

  • 丰掘场

    清末改丰利场置,即今江苏如东县西北四十里丰利镇。1930年改今名。

  • 洞房山

    在今广西博白县东。明万历 《广西通志》卷5博白县: 洞房山在 “县东十里。广七十里。下有洞乳,缀丹碧,丽若雕房”。

  • 巾戍山

    即五华山。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七十里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巾水“西径巾城,城下置巾水戍。晋元熙二年,竟陵郡巾戍山,得铜钟七口,言之上府”。

  • 乐都郡

    亦作洛都郡。十六国后凉吕光置,治所即今青海乐都县。东晋隆安三年(399),南凉秃发乌孤自西平迁都于此。义熙十年(414)西秦乞伏炽磐灭南凉,以谦屯为凉州刺史,镇乐都。北魏废。北周复置,属鄯州。治所在西

  • 扬州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扬州置,属淮东道宣慰司。治所在江都县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六合、扬州、泰州、海安等县市以南及安徽滁州市和全椒、来安二县地。至正十七年(1357)朱元璋改为淮

  • 郁山镇

    古玉山镇。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。历为产盐区。清初置盐课司,乾隆十二年 (1747) 改置巡司。民国改设县佐。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部。面积140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

  • 云宿山

    又名云岫山。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新兴县:云宿山在“县东八十里。高百余仞,周百四十余里,瑶尝结巢于此。一名云岫山。成化初,按察副使毛吉追贼于此,遇害”。

  • 夏河县

    1928年改拉 卜楞设治局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甘肃夏河县 (拉卜楞镇)。以大夏河为名。在甘肃省南部、大夏河上游,西邻青海省。属甘南藏族自治州。面积 4074 平方千米。人口7.7万,有藏、汉、回等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