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杨粲墓

杨粲墓

在今贵州遵义市城区东南十五里永康乡皇坟咀。原系宋代白锦堡,后为播州杨氏墓地。杨璨墓建于南宋淳祐年间(1241—1252)。1957年清理发掘前已被破坏,出土文物较少。腰坑内获铜鼓两面,铸造精美。墓用白砂岩条石砌筑,分、南北两室,规模宏大。墓内石刻艺术品多而精,为西南地区所罕见。后室有仿木构房屋建筑的壁龛六个,横梁影刻两处,墓壁有墓主人、文官、武士、侍女、进贡人等雕像二十八尊,大量装饰图案以花草动物为题材,刻工精细,线条流畅,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时代风格。杨氏自唐末至明万历间世袭统治播州(今遵义一带),共传29世,724年。杨璨为第13世土司,执掌播州事,有一定政绩。在元程巨夫的《忠烈庙碑》、明宋濂的《杨氏家传》中对此均有记载。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贵州省遵义县龙坪永安乡皇坟嘴,北距遵义市约10千米。四周群山拱卫,一水环绕,松篁茂密,风景绮丽。原系宋代白锦堡治,后为播州(治今遵义)杨氏墓地。史称冉家林,因杨粲墓规模宏大为境内所仅见,时人称之为皇坟嘴。墓建于南宋淳祐年间。1957年清理发掘。墓室全用白砂岩条石砌筑,平面布局为南北两室并列。每室包括墓门、前室和后室三部分,后室有过道相通,两室南北壁和后室后壁的雕刻装饰,相互对称,结构严整。棺床置于后室中间,四角垫有圆雕龙头,两侧为交股的龙身及龙尾。墓底各有圆形腰坑,内藏铜鼓一面。墓内外的28尊人物造像,栩栩如生,众多的花草动物装饰,构图新颖,线条流畅,其中双狮戏球、凤穿葡萄、野鹿衔芝、侍女启门等图案,是具有宋代艺术特点的杰作。杨家自唐末至明代万历中,世袭统治播州,在元、明两代是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土司。杨粲在南宋嘉泰年间袭播州沿边安抚使,官终武翼大夫。据说杨粲执掌播事之日,治政宽简,留意艺文,标榜忠孝,崇尚儒术,在元程钜夫的《忠烈庙碑》、明宋濂的《杨氏家传》中对此均有翔实记载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阳台 (臺)

    又称金台。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燕下都城址东部、今武阳台村西北角。为战国时燕下都武阳城址内宫殿台基。

  • 狄道

    战国秦邑。即今甘肃临洮县。因在狄人所居地置,因名。后置为狄道县。秦置,治今甘肃省临洮县。为陇西郡治。《汉书·高后纪》:高后七年(前181年),“匈奴寇狄道,略二千余人”,即此。东汉改为狄道县。

  • 定川砦

    北宋庆历二年 (1042) 置,属镇戎军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二十五里中河乡大营村黄咀古城。金省。

  • 突沦川

    一作图伦碛。在今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,或说即塔里木河。《旧唐书· 契苾何力传》: 契苾何力攻吐谷浑,“自选骁兵千余骑,直入突沦川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观九年 (635),“李靖征吐谷浑,闻伏允

  • 百丈场

    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北四十里百丈镇。民国《名山县志》卷1:“县东百丈场,三面环山,二水绕护。唐、宋俱设县治。逊清分住绿营。咸丰时,滇(指兰大顺、李永和义军)匪入寇。近年则防地互争,靡不堵御于此。战如败北,

  • 三汊港市

    即今江西都昌县东三汊港镇。清同治《南康府志》卷5都昌县:三汊港市“在治东五十里五都,水通柴棚”。

  • 乌伤溪水

    即东阳溪。在今浙江义乌市境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吴宁溪水“下径乌伤县入谷,谓之乌伤溪水”。

  • 栗邑县

    西汉置,属左冯翊。治所在今陕西白水县西北二十八里。三国魏属冯翊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 废。

  • 夷仪山

    亦作夷仪岭。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5龙冈县:“夷仪岭在县西一百五十七里。”《寰宇记》卷59龙冈县:夷仪岭,“《晋地道记》云:乐平东南有夷仪,道通襄国。夷仪山在城北故塞”。

  • 尼叶赫

    亦作乜河大屯。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兴隆区。因濒尼叶赫河(也作乜河)得名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“正北迤东,距(宁古塔)城六十里乜河大屯,靖边军营及卡伦驻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