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枋头

枋头

又名枋堰。在今河南浚县西南五十六里前枋城村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淇水又南,历枋堰。旧淇水东南流,径黎阳县界入河。……汉建安九年,魏武王于水口,下大坊木以成堰,遏淇水东入白沟,以通漕运。故时人号其处为枋头。” 十六国后赵时,氏人苻氏自关中徙此,以卫邺都。《晋书· 苻洪载记》: 石季龙 “以洪为龙骧将军、流人都督,处于枋头”。又 《苻坚载记》: 苻坚灭前燕后,“坚自邺如枋头,宴诸父老,改枋头为永昌县”。北魏曾为汲郡治。


在今河南省浚县西东、西枋城。东汉建安九年(204年),曹操攻袁尚,围邺,在淇水入黄河口用大枋木作堰遏淇水入白沟,增加水量,以利漕运。故时人称枋头。魏晋南北朝时为军事要地。东晋太和五年(370年)于此置永昌县。桓温北伐,被慕容垂战败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奎山

    在今山东日照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日照县 “丝山” 条: “又县东南二十里有孤奎山,亦曰圭山。” 奎山疑为 “圭山” 之讹。

  • 绥宁铁路

    从中东路的绥阳站 (今黑龙江东宁县西北绥阳镇) 经城子沟至东宁。全长91公里。日伪于1938—1939年修筑。1945年被苏联拆除。

  • 赤阪

    在今陕西洋县东二十里龙亭山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:建兴八年(230),魏司马懿等欲攻汉中,“丞相(诸葛)亮待之于城固、赤阪”。即此。即今陕西省洋县东龙亭山。三国魏太和四年(230年),曹真、司马懿

  • 屈裂儿河

    亦作屈烈儿河、屈烈河。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之归流河。为洮儿河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大宁卫: 屈烈儿河 “永乐十二年大驾北征,以兀良哈附阿鲁台为边患,移军击之,大败之于屈烈儿河东北深谷中,三

  • 巴思阔

    即“蒲类海”。

  • 吉安千户所

    明初置,在今江西吉安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:吉安守御千户所“在府治北。洪武二年置”。

  • 间岛

    又称江通滩。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开山屯镇北船口村附近图们江岸。对江为朝鲜境。民国魏声龢《鸡林旧闻录》:“图们江自茂山以下,江滩延亘,以光霁峪前一片之滩地略大,华人名为假江,亦曰江通,横里许,纵约数里。本连

  • 急多飓遮城

   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下游一带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火寻国 “其君治急多飓遮城”。

  • 岜炉江

    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都康州:“西有岜炉江,下流合于通利江。”

  • 沙湾

    ①在今山东阳谷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寿张县:沙湾在“县东北三十里,北去安平镇(今张秋镇)十二里。《志》云:国家疏凿会通河,一循元人故道。惟于开河闸至沙湾北,故河道北徙,几二十余里。又引黄河支流自河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