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枧山
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南七十里,接宁国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宣城县: 柏枧山在 “府东南七十里,与宁国县接境。山之阳,即文脊山也。谿谷邃深,峰崖回曲,飞流界道,跨岫为梁”。《江南通志·山川六》: “昔山僧以柏皮为枧,引水入厨,因名。”
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南七十里,接宁国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宣城县: 柏枧山在 “府东南七十里,与宁国县接境。山之阳,即文脊山也。谿谷邃深,峰崖回曲,飞流界道,跨岫为梁”。《江南通志·山川六》: “昔山僧以柏皮为枧,引水入厨,因名。”
即陶乐湖滩。今宁夏陶乐县南高仁镇乡。1929年于此置陶乐设治局。1941—1952年为陶乐县治。集镇名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东南部。高仁镇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40。清末高姓定居于此,后成聚落。19
①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渔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清县: 渔溪在 “县西南四十五里。源出黄蘖山,流合苏溪……汇于径江。……出江口入海”。②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宁府: 渔溪 “
即今山东东阿县西南姜楼乡。清道光 《东阿县志》 卷2 《镇集》: “姜家楼在城 (今平阴县西南东阿镇) 西北三十里。”
在今山东莱州市东二十里。上有道士谷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“金明昌间刘国枢记云,大基山道士谷,后魏郑文公得道之地,流泉花竹,地占高敞,略无纤尘,郡之甲胜。”
1938年由伊宁县析置,驻昭苏城(今新疆昭苏县)。1942年升为昭苏县。1938年由伊宁县析置,治昭苏城(今新疆昭苏县昭苏镇)。1942年升为昭苏县。
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西坡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怀远县:西坡江“在县北四十三里。源出白雉山,入甘边江,会合水江而入大江”。
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九岭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桐庐县:九岭在“县东北四十里”。
在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北长安村。旧属永宁州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置长安汛。(1)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北。明于此置巡检司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河北省藁城市东南部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4.9万
明嘉靖七年(1528)置,属思恩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北那升村(旧下旺)。清光绪二年(1876)属百色直隶厅。1918年废入思林县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北下旺。属思恩府
在今陕西兴平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宁三年 (896),“ (李) 茂真引兵逼京畿,覃王与战于娄馆,官军败绩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