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埠镇
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柳埠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二》 载: 柳埠镇 “在历城县南、中宫镇东南二十五里,为县巨镇”。
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境南部。面积172.6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埠,人口 2000。传明朝,柳姓早居,开铺子,故名。1949年属历城县八区,1958年成立柳埠公社,1985年改柳埠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及苹果、梨、山楂、柿、核桃等。有农机修配、食品加工、建材、服装等厂。济临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四门塔、龙虎塔、九顶塔、千佛崖造像、天齐庙等。
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柳埠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二》 载: 柳埠镇 “在历城县南、中宫镇东南二十五里,为县巨镇”。
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境南部。面积172.6平方千米。人口5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柳埠,人口 2000。传明朝,柳姓早居,开铺子,故名。1949年属历城县八区,1958年成立柳埠公社,1985年改柳埠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及苹果、梨、山楂、柿、核桃等。有农机修配、食品加工、建材、服装等厂。济临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四门塔、龙虎塔、九顶塔、千佛崖造像、天齐庙等。
①西汉元鼎三年(前114)置,治所在平襄县(今甘肃通渭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通渭、静宁、秦安、定西、清水、庄浪、甘谷、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,陇西县东部,榆中县东北部地。东汉永平十七年(74)改为汉阳
一名大帽山。即今福建南靖县北一里大帽山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47漳州府: 欧寮山 “在南靖县北,又名大帽山。南北二峰峭拔,周回百余里,岁旱祷雨即应”。
在今山西大同市南。《新唐书·太宗纪》:贞观三年 (629),“并州都督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,……以伐突厥”。
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东莞县:三门海在“县西南六十里海中,有三洲,潮自东南来,至此分为三道,既而复合,因曰三门。《旧志》,县境海道之备,有南头、屯门、鸡栖、佛堂门、十字门、冷水
北宋置,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延安府: 威羌砦 “地名白洛觜,元符元年进筑,赐名”。
在今云南蒙自县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 引 《蒙自县志》: “地名生山岊。明正德间,土酋那伐乱,官兵讨平之,置新安千户所,疏此水。”
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,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境。为楚粤交界要隘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二》: 岭东营 “嘉庆二十年设,以提标前营守备移驻”。
北宋于灵关镇置,属卢山县。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。北宋曾公亮《武经总要前集》卷20:“灵关镇砦在卢山县界,至县八十里。四面险峻,控带蕃界,今有土兵镇守。”
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乌罗司:乜江在“司治(今乌罗镇)南。上纳乌罗溪、羊溪二水,下达湖广辰州,可通舟筏。其旁地为宋陇诸苗蛮所据,阻绝不通人迹”。
隋开皇九年 (589) 分吴州置,治所在吴宁县(今浙江金华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26: 婺州 “盖取其地于天文为婺女之分野”。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、衢江流域各市县地。大业初改为东阳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