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窑
在今河南郑州市一带。清蓝滨南 《景德镇陶录》 卷7: 柴窑,“五代周显德初所烧。出北地河南之郑州。其地本不宜于陶,以世宗姓柴故名。然当时亦称御窑。入宋始以柴窑别之。其瓷青如天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、滋润细媚,有细纹,制精色异,为古来诸窑之冠”。
窑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。相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所创。
在今河南郑州市一带。清蓝滨南 《景德镇陶录》 卷7: 柴窑,“五代周显德初所烧。出北地河南之郑州。其地本不宜于陶,以世宗姓柴故名。然当时亦称御窑。入宋始以柴窑别之。其瓷青如天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、滋润细媚,有细纹,制精色异,为古来诸窑之冠”。
窑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。相传为五代周世宗柴荣所创。
在今四川犍为县西一里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大定山“壁立环抱,俨若列屏。一名翠屏山”。
五代唐改昌乐县置,属兴唐府。治所即今河南南乐县。后晋属广晋府。后汉属大名府。北宋崇宁四年 (1105) 属开德府。金属大名府。元属大名路。明属大名府。民国初属河北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
在今四川南充市南十五里火花镇。《元史·赵匣剌传》: 蒙古中统四年 (1263),“宋刘雄飞以兵犯青居山旧府,匣剌与战于都尉坝,败之”。即此。
南朝梁置,属西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。梁废。
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即今安徽临泉县西五十里鲖城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“应劭曰: ‘在鲖水之阳。’”故名。西晋属汝阴郡。北魏属新蔡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复置,大业初属准阳郡。唐初废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)置,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。治所在广州路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封开、郁南、罗定、阳春、阳江以东之广东省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置广东等处行中书省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
西汉置,属金城郡。治所在今青海湟中县北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 西汉神爵初,赵充国经营湟中,欲屯田于此,奏言: “计度临羌东至浩亹,羌虏故田及公田,民所未垦,可二千顷以上。” 又言:“循河湟漕谷至临羌,
一作頟担湖,又作额担湖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清凉山后。《六朝事迹编类》卷上引《南徐州记》云:“费县西北八里有迎担湖。昔晋元嘉中,元帝南迁,衣冠席卷过江,客主相迎湖侧,遂以此为名。在府西北五里石城后,其湖溉
即今甘肃宕昌县西北哈哒铺镇。清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9岷州: “南有哈答铺寨。” 1935年9月22日,红军一方面军一、三军团与中央纵队突破腊子口后,党中央在此召开会议,改编红军,并确定至陕北的战略方
一名沙湖镇。即今江西新干县北赣江西岸三湖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6新淦县:“自界埠登舟顺流……至三湖圩。”(1)在江西省新干县北部、赣江西岸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湖,人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