柽
即荦。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 僖公元年 (前659),“八月,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郑伯、邾人于柽”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 “柽,小城也。在陈郡西南。”
古邑名。(1)又作笙或生窦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。《公羊传》宣公十八年(前591年):鲁公孙归父还自晋,至柽,闻宣公薨家遣,帷,哭君成踊,即此。(2)又作荦或朾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。《春秋》僖公元年(前659年):“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郑伯、曹伯、邾人于柽。”即此。
即荦。在今河南淮阳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 僖公元年 (前659),“八月,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郑伯、邾人于柽”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 “柽,小城也。在陈郡西南。”
古邑名。(1)又作笙或生窦。春秋鲁邑。在今山东省菏泽市东北。《公羊传》宣公十八年(前591年):鲁公孙归父还自晋,至柽,闻宣公薨家遣,帷,哭君成踊,即此。(2)又作荦或朾。春秋宋邑。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北。《春秋》僖公元年(前659年):“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郑伯、曹伯、邾人于柽。”即此。
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3建昌府: 蛤湖 “在府城西南三十里。有石磜百丈,瀑淙飞下入湖。湖中多蟹蛤,故名”。
明嘉靖四十四年 (1565) 以龙溪县之靖海馆及漳浦部分县地置,属漳州府。治所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澄镇。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。1914年属汀漳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60年与龙溪县合并,为龙海
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,产海盐。明置盐课司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82廉州府: 海北盐课提举司 “旧在雷州府。洪武初迁于石康县西,领白沙等十五盐课司”。后废。
在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顺化东之三江海湾和球二湾一带。《元史·唆都传》:至元十九年(1282),率军浮海伐占城,“又败之于大浪湖,斩首六万级”。又《亦黑迷失传》:“亦黑迷失言于镇南王,请屯兵大浪湖,观衅而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银州置,治所在儒林县 (今陕西横山县东党岔乡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米脂、佳县和榆林市东南部、横山县东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 复为银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银州置,治儒林县(
清雍正八年(1730)置,属苏州府。治所在今江苏吴县西南东山镇。1912年并入吴县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析吴江县置,在今江苏省南部。属苏州府。乾隆元年(1736年)移治洞庭东山(今江苏苏州市西南)
唐贞观九年(635)分大乡县置,属辰州。治所即今湖南保靖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0三亭县:“因县西十五里有三亭古城为名。”天授二年(692)属溪州。五代末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九年(635年)分大乡县置,治今湖
在今陕西清涧县东北黄河畔。《清一统志·绥德州》: 界首渡 “在清涧县东北一百六十里,路通山西汾州府宁乡县”。
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南三十里孙家埠附近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9宁国府: 温城 “在宣城县东二十余里。唐刺史温璋所筑。大中十二年置营于此”。
又称宝华山。在今云南祥云县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南县:水目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一名宝华山。山颠有泉,深不可测”。山上有水目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