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霞县
金天会二年 (1124) 伪齐刘豫置,属登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栖霞县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 “艾山” 条下: “栖霞县本以山得名。” 明、清属登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改属东海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古旧县名。金天会二年(1124年)析蓬莱、莱阳二县置,治今山东省栖霞市栖霞城。属登州。元、明、清因之。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,县境曾析置栖东县。1953年仍撤并于栖霞县。1995年撤销,改设栖霞市。
金天会二年 (1124) 伪齐刘豫置,属登州。治所即今山东栖霞县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 “艾山” 条下: “栖霞县本以山得名。” 明、清属登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胶东道。1925年改属东海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古旧县名。金天会二年(1124年)析蓬莱、莱阳二县置,治今山东省栖霞市栖霞城。属登州。元、明、清因之。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,县境曾析置栖东县。1953年仍撤并于栖霞县。1995年撤销,改设栖霞市。
在今山西西南部,黄河与涑水河、沁河间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壶口雷首,至于太岳。” 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 “舜耕历山。”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: “蒲州河东县雷首山,一名中条山,亦名历山,亦名首阳
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设,在今内蒙古陈巴尔虎旗东北。
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南柴村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一》: 南柴堡 “在太平县 (今汾城镇) 南二十五里。明季筑。周三里八十七步。其北为北柴堡,明成化中筑,周四里一百四十步”。
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安东卫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九年(前523),“齐高发帅师伐莒,莒子奔纪鄣”。杜注:“纪鄣,莒邑也。东海赣榆县东北有纪城。”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6:“安东卫故城,在县(按指今日照市)南
明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南二十七里老博山。清康熙四年(1665)改土舍,十三年(1674)迁治其西三里甲寅。嘉庆年间属石屏州。1933年废入石屏县。
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滕县: 黄沟泉 “与温水、龙湾诸泉,旧俱经沛县留城闸入漕河”。
①西晋置,为牂牁郡治。治所在今贵州瓮安县东北。南齐属南牂牁郡。梁以后废。②唐武德五年(622)改万春县置,属渝州。治所即今四川永川市南朱沱镇。天宝初属南平郡,乾元元年(758)复属渝州。宋乾德五年(9
亦名丹山、丹神山。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五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1: 丹山县 “取界内崇丹山为名”。
唐渤海国置,属桓州。治所当在今吉林集安市或朝鲜渭源境。辽废。
①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斜山在 “县东北七十里。高二百仞,周八十里。斜水出焉,溉田四十顷,下流合于绣水”。②在今四川会理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永徽六年(655),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