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墟
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七年 (前556),“齐侯伐我北鄙,围桃”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 “水出卞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。春秋昭公七年,谢息纳季孙之言,以孟氏成邑与晋而迁于桃。杜预曰: 鲁国卞县东南有桃墟。世谓之曰陶墟,舜所陶处也。”
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南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七年 (前556),“齐侯伐我北鄙,围桃”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 “水出卞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。春秋昭公七年,谢息纳季孙之言,以孟氏成邑与晋而迁于桃。杜预曰: 鲁国卞县东南有桃墟。世谓之曰陶墟,舜所陶处也。”
春秋楚邑。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 昭公六年 (前536),楚伐吴,“师于豫章,而次于乾溪”。十二年 (前530),“楚使荡侯等帅师围徐以惧吴。楚子次于乾溪,以为之援”。
①即今河北正定县东南二十里南村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0正定县图: 东南有南村。②即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四里大沽河西岸之南村镇。民国 《平度县续志》 有南村。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平东县
明置,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北马家城子。明《全辽志》卷2:“(散羊峪堡)并一堵墙堡、孤山堡……皆嘉靖二十五年巡按御史张铎奏设。”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75本溪县:碱厂河“又北流径马家城子村南,村为明一堵
元至正十五年 (1355) 改盘顺府置,属四川行省。治所在今湖北鹤峰县境。明洪武五年(1372) 改为长官司,成化末复为安抚司,属容美宣抚司。清初废。
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中和镇东二里。北宋苏轼于绍圣四年(1097)谪居儋州(旧治在今儋州市西北中和镇)。初住桄榔漏屋,挚友黎子云让出私地为他盖房。次年新居落成,东坡名之为“载酒堂”,在此煮酒、论诗、讲学
元代对中书省直辖地区之称呼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 “中书省统山东西、河北之地,谓之腹里。” 其地相当今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及河南、吉林、辽宁等省部分地区。
一名太白楼、青莲祠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镇采石矶。为纪念唐诗人李白而建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一》: 谪仙楼 “在当涂县西北采石,濒江,以太白旧游建”。始建于唐元和间,历遭兵火,今楼为清光绪年间建。
在今辽宁辽阳市北郊太子河左岸。附近发现东汉、魏、晋时期大型多室石墓壁画群。其中大墓长8米,宽6米,高2米,由墓门、棺室、前廊、左右耳室等组成。除殉葬品外,墓室四壁上布满彩画,内容丰富,形象生动,多处有
古地区名。指今山西省南部霍山太岳山以南、黄河以北地区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既修太原,至于岳阳。” 即此。古地区名。指太岳山(即今山西霍山)以南、黄河以北的地区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既修太原,至于岳阳。”
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8南安府: 神桥 “在上犹县治西南。宋咸淳间,邑人建木桥,跨三江上。每春涨多漂溺。后邑令赵明甫开新路避其险,造桥于此,成功之速若有神助,故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