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岩
又称桃花洞。在今湖北安陆市西三十里白兆山太白峰西麓。唐李白有 《安陆白兆山桃花崖寄刘侍御绾》 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7德安府: 桃花岩 “在白兆山,即太白读书之处。蔡确诗云: 閒说桃花岩石畔,读书曾有谪仙人”。
又称桃花洞。在今湖北安陆市西三十里白兆山太白峰西麓。唐李白有 《安陆白兆山桃花崖寄刘侍御绾》 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7德安府: 桃花岩 “在白兆山,即太白读书之处。蔡确诗云: 閒说桃花岩石畔,读书曾有谪仙人”。
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的直名丁宜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4:“丁机宜,爪哇属国也。幅员最狭,酋众仅千余。柔佛黠而雄,丁机宜境相接也。”《顺风相送》“苧盘往丁机宜针”条:“(长腰屿)出猪母头用庚酉、
在今陕西眉县西南三十里斜谷口。《三国志·蜀书 · 后主传》: 建兴十一年 (233) 冬,“亮使诸军运米,集于斜谷口,治斜谷邸阁”。后置关。
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北四十里江口鼓楼山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福建省莆田县东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,属兴化府。清废。
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东合州置,治所在海康县 (今广东雷州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169雷州: “《投荒录》 云: 雷之南滨大海,郡盖以多雷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广东遂溪、湛江以南雷州半岛。天宝元年(7
周武王灭纣,封召公于此 (一说封尧后)。故址在今北京城西南隅。自西周至战国,皆为燕国都城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二十一年 (前226),“王贲攻蓟,乃益发卒诣王翦军,遂破燕太子丹军,取燕蓟城”。即此
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石湾圩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10化州:石湾在“州西三十四里”。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新安县置,为睦州治。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。《元和志》 卷25: “以县南有雉山,因名之。” 唐文明元年 (684) 复改新安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初以新安县改名,
隋大业初(605)置,属河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二十二里赵保乡。隋末废。唐长安二年(702)复置,属洛州。神龙元年(705)废入寿安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初置,治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。属河南郡。隋末废
明洪武九年 (1376) 改西凉州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威市地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改为凉州府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改西凉州置,治今甘肃省武威市。属陕西都司,
亦名驾鹤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6隆庆府: 紫霄观 “旧名普成。在普成县南一里,倚驾鹤山。晋张陵驾鹤往来是山,今有憩鹤亭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剑州: 跨鹤山 “在州西南废黄安县治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