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花洞
①在今湖南永顺县境。《宋史·郭逵传》作桃花州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慈利县: “桃花洞在县西三百里。宋熙宁中,蛮彭士义反,澧州守郭逵破之于桃花洞,即此。”
②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堂乐洞。《清一统志·乾州直隶厅》: 桃花洞 “在厅西北十五里。有石室。洞口桃花甚盛”。
③在今四川长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长寿县: 桃花溪上有桃花洞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11长寿县: 桃花溪,“ 《府志》: 溪源出老龙洞,南流三十里至桃花洞,又五里过新桥入江”。
①在今湖南永顺县境。《宋史·郭逵传》作桃花州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慈利县: “桃花洞在县西三百里。宋熙宁中,蛮彭士义反,澧州守郭逵破之于桃花洞,即此。”
②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堂乐洞。《清一统志·乾州直隶厅》: 桃花洞 “在厅西北十五里。有石室。洞口桃花甚盛”。
③在今四川长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长寿县: 桃花溪上有桃花洞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11长寿县: 桃花溪,“ 《府志》: 溪源出老龙洞,南流三十里至桃花洞,又五里过新桥入江”。
在今河南新县城内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。1931年红军攻克新集(今新县县城)后,鄂东、豫南、皖西三根据地连成一片,此地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
①在今广东新会市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会县:“南有沙村巡检司,本治大神冈,后迁仙洞村,又迁长沙村,后复故治。”②即今广东开平市北长沙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肇庆府开平县:“东南有沙冈巡检司,本治沙冈村
南齐置,属百梁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境。隋开皇初废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。属瓦梁郡。隋初废。
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昌平县置,为宁浦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南七里郁江南岸。南朝宋属宁浦郡。隋开皇间为简州治。大业初属郁林郡。唐为横州治,至德中移治今横县。明洪武初废入横州。古县名。三国吴永安三年
亦作阿鲁兀纳么连、鄂尔姑纳。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额尔古纳河,为中俄界河。《元史·特薛禅传》:“初,弘吉剌氏族居于苦烈儿温都儿斤、迭烈木儿、也里古纳河之地。”又《孛秃传》:“太祖曾潜遣术儿彻丹出使,至
喀尔喀南右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沙珠玉河北岸。
1941年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巷口镇 (今四川武隆县)。1944年改为武隆县。1941年由涪陵县析置,治今重庆市武隆县驻地巷口镇。1944年升县。
亦名巴燕庄。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巴燕乡。清宣统《丹噶尔厅志》卷6:巴燕峡“在厅城西三十余里, 巴燕庄西北三四里至峡口。峡长五里许,出峡为青海界。海北蒙番从此路进口,西藏番商来丹贸易亦由之,故土人呼为‘藏
在今河南郏县西十里。汝水支流《新唐书·哥舒曜传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李希烈围哥舒曜于襄城。河南都统李勉为解襄城围,令神策将刘德信等袭许州,“未至,有诏切让,使班师,德信等惶惑还,军无斥侯,至扈
汉高帝元年 (前206) 项羽封田安置,都博阳 (今山东泰安市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、德州、泰安、莱芜等地。五年国除。文帝二年 (前178) 以齐之济北郡封东牟侯兴居为济北王,都卢(今山东长清县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