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桐柏山

桐柏山

①在今浙江天台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98台州宁海县: 桐柏山,“ 《登真隐诀》 云: 其山八重,四面视之如一,金庭不死之乡,方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天台县: 桐柏山在 “县西北二十五里。天台之支山也。故天台也兼桐柏之名”。

②又名丹池山、金庭山。在今浙江嵊县东南七十二里。《隋书· 地理志》: 会稽郡剡县 “有桐柏山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96越州剡县: 桐柏山,“ 《灵宝经》 云: 上有桐柏合生,下有丹池、赤水。南岳真人云: 越有桐柏之金庭,吴有勾曲之金陵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绍兴府: 桐柏山 “天宝六载改为丹池山”。

③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南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导淮自桐柏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平氏县: “ 《禹贡》 桐柏大复山在东南,淮水所出。” 《水经· 淮水》:“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,东北过桐柏山。” 《禹贡锥指》: “大复、胎簪皆其支峰,《禹贡》 则总谓之桐柏也。”

④一名西山。在今湖南临武县西二十里。《水经·溱水注》: “武溪水出临武县西北桐柏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桂阳州》 引 《临武县志》: “桐柏山西界蓝山,直接九疑之麓,山势险绝,雄据百余里。溪洞深杳,僚民耕猎其间。地近广西,山气严凝,春犹积雪。”


(1)在浙江省天台县城北。有紫霄、翠微、玉泉、卧龙、莲花、华林、玉女、玉霄、华顶九峰。三国吴赤乌二年(239年)葛元于此炼丹。唐景云时司马承祯于此建桐柏宫,宋张紫阳来山修道创紫阳派,遂为道教东南圣地,是七十二福地之一。1973年桐柏水库蓄水,宫址沉于水底。(2)在河南、湖北两省边境。西北—东南走向,与大别山断续相连。为河南、湖北界山,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。山体由片麻岩、片岩和花岗岩构成。海拔400~800米。主峰太白顶,海拔1140米(在河南桐柏县西),为淮河源地。高峰田王寨,海拔1018米。生态环境保护较好,盛产中药材。银和天然碱储量丰富。有太白顶、水帘洞、桃花洞、云台禅寺等胜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感恩县

    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属儋耳郡。治所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感城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169感恩县: “取感恩水以为名。” 唐属儋州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。元丰四年 (1081) 复置,

  • 蒲涧寺

    北宋淳化元年 (990) 建,在今广东广州市北白云山麓。唐李群玉有 《登蒲涧寺后二岩》 诗;北宋苏轼有 《广州蒲涧寺》 诗。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滴水岩。今毁。北宋苏轼有《广州蒲涧寺》诗。

  • 小江市

    即今湖南衡南县(衡阳市)东南江口镇。当马水入耒水之口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“泉溪市”条下:“小江市,在(清泉)县东八十里。”

  • 检江

    一名汶江、笮桥水、流江、外水江。相当今四川成都平原之走马河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蜀志》: “ (李) 冰乃壅江作堋,穿郫江、检江,别支流双过郡下。”

  • 雹泉

    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四十里雹泉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安丘县: 雹泉 “自石罅中涌出,绵绵不绝,东流入潍水”。1943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邱南县治此。集镇名。在山东省安丘市南部。属管公镇。人口4500。为

  • 林种拱邦长官司

    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东。后废。

  • 龙驹寨

    即今陕西丹凤县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:龙驹寨“有东、西二寨,据鸡冠山。俗传项羽乌骓产此,故名。其地水趋襄汉,陆入关辅,南北辐辏,一巨镇也。本朝乾隆二十二年,设州同驻此”。民国初改为县佐。即今陕西省丹凤县

  • 阳平镇

    ①金置,属宝鸡县。即今陕西宝鸡县东七十里阳平镇。②即今四川中江县西北阳平乡。清光绪《潼川府志》卷4:阳平镇“在县西北三十里。蜀汉后皆为重镇。明末毁于兵。宋文同《梓州中江新堤记》:‘西至于罗江,南至于阳

  • 效谷 (穀) 郡

    西魏置,治所在效谷县 (今甘肃安西县西南)。北周并入敦煌郡。

  • 当阳镇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大昌县:当阳镇“在县西四十里。有巡司戍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