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功县
①战国秦孝公置,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四十里渭水南岸。秦属内史。西汉属右扶风。东汉永平八年 (65) 移治故斄城 (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杨林区永安村)。晋属始平郡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废。北周建德三年 (574) 于中亭川复置,属扶风郡。治所在今武功县西北武功镇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为稷州治。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雍州,开元元年 (713)属京兆府。北宋政和八年 (1118) 改属醴州。金天德三年 (1151) 属乾州,大定二十九年 (1189) 改名武亭县。元复曰武功县。明属西安府。清改属乾州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61年移治普集镇 (即今武功县)。
②南朝宋大明二年 (458) 改下辩县置,为武都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西南八十里武连镇南五里。梁改为辅剑郡治。西魏改为武连县。
(1)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中改下辨县置,治今四川省剑阁县西南武功桥。为扶风郡治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改为武连县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中部、渭河北岸。属咸阳市。面积392平方千米。人口41.2万。辖8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普集镇。秦孝公在今眉县境始置武功县,以武功山、武功水得名。今县境在秦、汉时为县、美阳、武功三县地。东汉移治故县城,在今县西南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改武功为美阳(在今咸阳市杨陵区)。北周建德三年(574年)在中亭川(今武功镇)复置武功县,属扶风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属雍州,大业三年(607年)属京兆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析始平县地于今长宁乡置扶风县,在武功县城兼置稷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稷州及扶风县,武功改属雍州。天授二年(691年)复置稷州,大足元年(701年)废州。开元元年(713年)属京兆府。北宋政和八年(1118年)属醴州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因避金显宗元恭名讳,更名武亭县,属乾州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复名武功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49年属咸阳分区,1950年属宝鸡专区,1956年直属省。1958年并入兴平县。1961年复置,属宝鸡专区;县治由武功镇迁普集镇。1968年属宝鸡地区。1983年属咸阳市。地处关中盆地中部。渭河由南界东流。为宝鸡峡总干渠和原下南、北干渠灌区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玉米为主,并产辣椒、蒜。是省粮、畜、禽及树木良种基地之一和小麦高产县。工业有纺织、化工、建材、农机修造等厂,以玉米皮编织的地毯、提篮、沙发垫及各种装饰品著称。特产白皮蒜、辣椒干。陇海铁路、西宝公路北线横贯县境。古迹有王烧台、香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尚家坡先周遗址和教稼台、苏武墓、武功塔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