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功山

武功山

①在今江西安福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吉州安福县: 武功山 “在县西。根盘八百余里,高三十余里。中夜登岭可望日出。上有葛仙坛,瓦皆用铁。旁有石塔,时见火焰,若金灯。相传昔有武氏夫妇远来修炼,夫止卢萧,妇止西昌,遂以武公名山。后陈武帝时,山神助师平侯景之乱,更名武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 武功山 “在安县西北一百里,与袁州府萍乡接界。连接泸潇,包蓄九龙,根盘八百余里。峰峦峻拔,最高处曰白鹤峰、曰雷岭,高逾三十里。夜半登顶,可观日出。其旁瀑布,悬流甚长。晋葛铉、葛洪,先后修炼山中。又名葛仙峰”。

②在今陕西武功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2京兆府武功县: “旧县境有武功山,斜谷水亦曰武功水。故诸葛亮表示 ‘遗孟琰据武功水’。又杜彦远云 ‘太白山南连武功山’。是则县本以山水立名也。”


在湖南、江西两省边境,跨江西省萍乡、安福、莲花和湖南省茶陵、安仁等市县。为罗霄山脉北段。由花岗岩、片麻岩等构成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主脊线海拔 1000 米以上。主峰金顶(鼎),又名白鹤峰,在江西境内,海拔 1918.3 米,为赣江大支流袁水发源地。北麓袁水、渌水谷地地势较低,浙赣铁路经此。盛产竹木,建有林、茶场。富钨、铁等矿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赐支河首

    指今青海西南玛多、玛沁、达日等县境之黄河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 永元年间,周鲔等大败迷唐,“迷唐遂弱,其种众不满千人,远逾赐支河首,依发羌居”。

  • 彭溪

    永安溪支流。在今浙江仙居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仙居县: 彭溪在 “县东二十里。源出天台山,南流百十里入永安溪。嘉靖三十五年,倭贼据仙居,官军进击,贼走彭溪,官军迁之于溪上”。

  • 神威军

    唐天宝七载 (748) 置,在今青海海晏县西。《新唐书·哥舒翰传》: “筑神威军青海上”,以备吐蕃。至德初,陷于吐蕃。唐天宝七载(748年)哥舒翰置,在今青海省海晏县西。

  • 般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南。北魏为安德郡治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省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德州。治所在今山东临邑县北 (德平镇西南三十里)。大业初属平原郡。唐贞观十七

  • 恒春县

    清光绪元年 (1875) 置,属台南府。治所在琅之猴洞山 (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恒春镇)。 据连横《台湾通史》 卷16: “名曰恒春,以其地为极南,四时皆春也。” 光绪二十一年 (1895

  • 长茅司

    即今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长茂司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长乐县:“雍正十三年置县,以石梁、水浕、长茅三司及长阳、松滋、枝江、宜都与湖南石门等县边地益之。”

  • 石砫宣慰司

    明天启元年(1621)升石砫宣抚司置,属夔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。清乾隆二十七年(1762)升为石砫直隶厅。南宋景定中置石砫安抚司,元初为军民府,不久升军民安抚司,明洪武八年(1375年)

  • 洪门镇

    唐置,在今陕西靖边县西南。西夏升为洪州。《新唐书·张献甫传》: 贞元四年 (788),献甫“请复盐州及洪门、洪原镇屯兵。诏可”。(1)古镇名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。西夏升为洪州。(2)今镇名。(

  • 东门溪

    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清平县:东门溪“在县城(今炉山镇)东……下流皆合于山江河”。

  • ①春秋时晋士会邑,以邑为姓,称范氏。当在今山西屯留县地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六年 (前593),“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、铎辰”。按留吁、铎辰等在今山西屯留县附近。据赏战功之例,赐士会食邑范,应在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