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州山
即武周山。在今山西大同市西云冈石窟所在地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 太和四年 (480),八月“戊申,幸武州山石窟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武州山在 “府西二十里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大同市西,即今云冈石窟所在地。北魏太和四年(480年)、六年、七年,孝文帝幸武州山石窟寺,即此。
即武周山。在今山西大同市西云冈石窟所在地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 太和四年 (480),八月“戊申,幸武州山石窟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武州山在 “府西二十里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大同市西,即今云冈石窟所在地。北魏太和四年(480年)、六年、七年,孝文帝幸武州山石窟寺,即此。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改会川守御千户所府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。二十七年(1394)属四川行都司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会理、会东、米易等县地。清雍正六年(1728)废入会理州。明洪武十五年(
即“永兴岛”。
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信都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7封阳县: “在封水之阳,故名。”三国吴属临贺郡。南朝宋属临庆国。南齐复属临贺郡。隋属苍梧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属贺州,贞观元年 (
一名浯洲屿。即今福建金门岛。北宋初年的 《寰宇记》 中已提到该地区有四所岛屿。浯州屿之名始见于南宋后期的 《舆地纪胜》 (书中作涪州屿,“涪” 字当 “浯” 字之误),地属泉州同安县,有居民千余家,为
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 成公元年(前590),“秋,王师败绩于茅戎”。即此。或说在今河南济源市西。
故地在今非洲东岸肯尼亚之马林迪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 “麻林,去中国绝远。永乐十三年遣使贡麒麟。” 《郑和航海图》 译作麻林地。
即盱水。今江西临川市之抚河及南城县南之旴水。
在今云南大姚县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大姚县:四奇山“有四峰高耸”。
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。滨临湟水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湟水东流径湟中城北,故小月氏之地也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 卷67胡注: “湟水源出西海盐池之西北,东至金城允吾县入河。夹湟两岸之地,通谓之湟中。又有湟中
在今湖北石首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石首县:田坪址湖在“县南四十余里。……掌于河泊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