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北县
1913年改永北厅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永胜县。取元永宁、北胜二土州各一字为名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4年改永胜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永北直隶厅改置,治今云南省永胜县驻地永北镇。1934年更名永胜县。民国年间该地连续发生军阀混战,嫌永北含“永远败北”之意,故改名永胜,取永宁之“永”与百胜之“胜”二字为名。
1913年改永北厅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永胜县。取元永宁、北胜二土州各一字为名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4年改永胜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永北直隶厅改置,治今云南省永胜县驻地永北镇。1934年更名永胜县。民国年间该地连续发生军阀混战,嫌永北含“永远败北”之意,故改名永胜,取永宁之“永”与百胜之“胜”二字为名。
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县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边堡“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,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, 皆取直列置堡戍”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北前七家子村南
①唐天祐元年 (905) 改辩州置,治所在石龙县 (今广东化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及广西陆川县部分地。五代南汉复改为辩州。②唐置羁縻州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贵州平塘县西南通州镇。南宋后废。
在今广西永福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永宁州: 虎踞崖 “在州东南二里。本名老虎崖,相接者为金竺崖,一名狮子崖”。
即今四川犍为县北舞云乡。清嘉庆 《犍为县志》 卷2: 舞雩场在 “县东三十里,通井研”。光绪三十一年 (1904),红灯教陈廷璧等起义于此,打毁教堂,围攻犍为县城。
北周天和三年(568)置,为邛部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。《元和志》卷32邛部县:“周武帝于此邛部城置县, 仍以旧城为名。”隋属越巂郡。唐武德初属巂州。唐咸通中废。古县名。北周置,治今四川
即鸿隙陂。在今河南正阳县、息县境,汝、淮两水之间。《后汉书· 邓晨传》: “晨兴鸿却陂数千顷田,汝土以殷,鱼稻之饶,流衍它郡。” 后废。汉代著名水利工程。“却”或作“隙”、“郄”。在今河南省正阳县、息
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。《文选·魏都赋》:“石杠飞梁, 出控漳渠,疏通沟以滨路。”李善注:“石窦桥在宫东……魏武帝时堰漳水,在邺西十里,名曰漳渠堰。东入邺城,经宫中东出,东南二沟夹道,东行出城,所
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良乡县:龙泉山在“县西十五里,下有石龙口,出泉不竭,东流入盐沟河”。②在今山西石楼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2石楼县:“龙泉水出县东南,去县十里。山下牧马,多产名
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方位缺考,当在今陕西省北部。东汉废。②唐置,属羁縻归化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南融江东岸洛文村。北宋庆历四年 (1044) 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西北古州东北洛文
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鹿头山。《新唐书·宪宗纪》: 元和元年 (806),“高崇文及刘辟战于鹿头栅,败之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