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康军
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改永安军置,治所在灌口镇(今四川都江堰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及汶川县南部地。熙宁五年(1072)废为砦,九年(1076)置永康军使,治所在导江县(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里导江铺)。元祐元年(1086)复移今都江堰市。元初改为灌州。
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改永安军置,治灌口镇(今四川都江堰市)。熙宁五年(1072年)废为灌口寨,九年复于导江县(今都江堰市东)置永康军。元祐初复故。后废为灌口寨。
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改永安军置,治所在灌口镇(今四川都江堰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及汶川县南部地。熙宁五年(1072)废为砦,九年(1076)置永康军使,治所在导江县(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里导江铺)。元祐元年(1086)复移今都江堰市。元初改为灌州。
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改永安军置,治灌口镇(今四川都江堰市)。熙宁五年(1072年)废为灌口寨,九年复于导江县(今都江堰市东)置永康军。元祐初复故。后废为灌口寨。
明洪武六年(1373)改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置,属永宁卫。治所即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镇(久庆场)。天启六年(1626)改属泸州。清顺治时,归泸州州判及泸州营管辖。嘉庆元年(1796)移治故泸州卫城
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兴业县“有北斗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1郁林州:北斗山“在旧州西北一十里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4梧州府:北斗山“七峰卓立,如北斗然”。
即杀虎林。在今河北栾城县西北十五里乏马铺。《续通典》作杀狐林。
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双山乡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一》:双山堡,“明正统二年筑水地湾寨,成化中余子俊移筑今堡。城在山冈,周三里九十步,门三,东北深沟,南面峻坡深壑,唯西稍平,为极冲中地。本朝初设都司驻守。乾
①西晋置,治所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。寻改为县。南朝宋废。②东晋隆安五年 (401) 桓玄桥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绥安县 (今湖北荆门市西)。后徙治今湖北洪湖市西北 (原沔阳县西南)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
1914年依旧绥兰海道的呼兰、绥化、海伦、巴彦、兰西、木兰、庆城、汤原、通河等县、龙门镇设治局及铁山包、东兴镇二协领所辖地区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绥化县 (今黑龙江绥化市)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通肯河、呼兰
在今湖南桂阳县西。《元丰九城志》卷6:平阳县有大凑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1桂阳军:大凑山,“《旧经》云, 出银矿。当其盛时,炉烟蓊然,上接云汉,烹丁纷错,商旅往来辐辏,因以为名”。
在今山西永济市西。《周书·文帝纪》:西魏大统八年(542)十月,宇文泰出军蒲坂击高欢,“军至皂荚,齐神武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临晋县:皂荚戍“在县南”。
在今安徽无为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无为州:五亩尖山“在州北五十里。顶平五亩许,堪种植”。
一名绵水、洪山水。在今山西介休市东。源于绵山,西北流入汾水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汾水又南与石桐水合,即绵水也。水出界休县之绵山,北流径石桐寺西,即介子推之祠也。……石桐水又西流注于汾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