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昌州
①元至元十一年(1274)置,属大理路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至元十五年(1278)升为府。
②元至元十七年(1280)置,属会川路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五里老街乡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永昌县。二十四年(1391)复改为永昌州。二十七年(1394)废。
(1)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置,治今云南省保山市。属大理路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保山、永平等市县一带。十五年升为永昌府。(2)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置,治今四川省会理县西北。属会川路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废。
①元至元十一年(1274)置,属大理路。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。至元十五年(1278)升为府。
②元至元十七年(1280)置,属会川路。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北五里老街乡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永昌县。二十四年(1391)复改为永昌州。二十七年(1394)废。
(1)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置,治今云南省保山市。属大理路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保山、永平等市县一带。十五年升为永昌府。(2)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置,治今四川省会理县西北。属会川路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废。
①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三十里。为南齐高帝父宣帝陵。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丹阳县:“南齐宣帝永安陵,在县北二十八里。高帝父也,追尊为宣皇帝。”②北宋宣祖赵弘殷(太祖赵匡胤之父)的陵墓。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西村镇
即今陕西太白县东南黄柏原乡。清属佛坪厅。光绪 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佛坪厅: 黄柏原 “在城西四十六里”。
北魏置,治所在北中城(今河南孟县南)。北齐废。
北宋置,属怀德军通峡砦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。后废。
又称达斗拔谷。即今甘肃省民乐县东南扁都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十五年(727年),“吐蕃大将悉诺逻寇大斗谷,进攻甘州,焚掠而去”,即此。
即今广西邕宁县东北长塘。清雍正《广西通志》卷20南宁府宣化县:东去水路“东瓜塘十里至长塘”。
在今宁夏中卫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7宁夏中卫: 羚羊渠 “在卫城南40里,溉田三百八十余顷”。
唐贞观二十年 (646) 析盈隆县置,属黔州。治所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治都濡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0都濡县: “以县西北六十里有都濡水为名也。” 北宋嘉祐八年 (1063) 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
在今福建南安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南安县: 英芨山 “在县西五十里。山势盘踞数十里, 中峰尖而势差伏, 旁二峰两翼张, 如鹰振翼,一名鹰山。下有英洋溪,俗名英
即今河南孟津县西十八里马屯镇。清康熙《孟津县志》卷1《集市》:有“马家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