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汝南郡

汝南郡

①西汉高帝四年(前203)置,治所在上蔡县(今河南上蔡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颍河、淮河之间,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,安徽茨河、西淝河以西、淮河以北地区。东汉徙治平舆县(今河南平舆县北)。三国魏徙治新息县(即今河南息县)。东晋移治悬瓠城(即今河南汝南县)。南朝宋泰始中为司州治。北魏皇兴中为豫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大业三年(607)改蔡州复置。唐武德初改为豫州。天宝元年(742)又改为汝南郡。乾元元年(758)改为豫州。

②东晋咸和中侨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涂口(今湖北武昌县西金口镇)。太元时改置汝南县。

③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)置,为东豫州治。治所在南新息县(今河南息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④北魏永安元年(528)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符垒城(今河南宝丰县西北三十四里大营镇)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废。

⑤又作南汝南郡。南朝宋侨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湖北安陆市东北吉阳城。西魏改为董城郡。


(1)西汉高祖四年(前203年)置,治上蔡县(今河南上蔡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颍河、淮河间,京广铁路线西侧以东及安徽省茨河、西肥河以西,淮河以北地区。东汉移治平舆县(今河南平舆县北)。其后治所屡迁,辖境渐小。东晋移治悬瓠城(今河南汝南县),隋开皇初废。大业和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蔡州、豫州为汝南郡。(2)东晋咸和中置,治涂口(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东)。属荆州。后降为县。(3)北魏太和十九年(495年)置,治南新息县(今河南息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息县。隋开皇初废。(4)北魏永安二年(529年)侨置,治今河南省宝丰县西北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干沟

    即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北干沟。旧属临榆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集镇名。在吉林省通化县北部。干沟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780。原名多兴村,1948年改今名。梅集铁路、303国道经此。

  • 肆州

    ①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置,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二十里河拱村。后移治九原城 (今忻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市及代县、繁峙、宁武、原平、五台、静乐、定襄、阳曲、盂县等县地。北周移治广武县

  • 绥定城

    一名乌哈尔里。清乾隆二十七年 (1762)建。为伊犁九城之一。即今新疆霍城县。光绪十四年 (1888) 于此置绥定县,为伊犁将军治所。1965年改名水定县。1966年撤销水定县,徙霍城县于此。伊犁九城

  • 可蓝山

    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蒿店乡附近。《元和志》卷3原州百泉县:“可蓝山,一名都卢山,在县西南七十里。《十六国春秋》曰:赫连定据平凉,登可蓝山望统万城。”即此。

  • 保卫暗沙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南部,位于榆亚暗沙东南39海里。为一孤立暗沙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毒蛇滩。1947年改名保卫暗沙。

  • 宁朔州都督府

    唐置,寄治朔方县界。约在今陕西靖边县境。唐羁縻都督府。以回纥部族置,始建年代及地域无考。永淳、垂拱时突厥、铁勒相继叛唐后,侨治夏州朔方县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界,属夏州都督府。

  • 虎峰场

    即今四川铜梁县东南虎峰镇。清光绪 《铜梁县志》 卷2: 虎峰场 “在县南四十里”。

  • 下罗计堡

    明洪武中置,属珙县。在今四川珙县西五十里下罗乡(老堡场)。清废。

  • 偏头关

    元置,即今山西偏关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河曲县: 偏头关 “东连鸦角山,西逼黄河,其地东仰西伏,因名偏头。宋置偏头寨,金因之,元升为关。明初属镇西卫守备,洪武二十二年始建土城。……万历二年复改筑关城

  • 邿城

    在今山东济阳县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济阳县 “新市城” 条下: “又县西二十五里有邿城,《志》 以为春秋时邿国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