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淮等处行中书省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治所在扬州(后改扬州路, 治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(邳州、宿迁以西除外)及安徽泗县、五河、滁州、来安、全椒等县市地。十五年(1278)改置淮东道宣慰司。二十三年(1286)复置,二十八年(1291)又改置淮东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扬州路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及安徽省滁州市、全椒县等地。二十一年改置淮东道宣慰司,二十三年复为江淮等处行中书省。后复改置淮东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治所在扬州(后改扬州路, 治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(邳州、宿迁以西除外)及安徽泗县、五河、滁州、来安、全椒等县市地。十五年(1278)改置淮东道宣慰司。二十三年(1286)复置,二十八年(1291)又改置淮东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扬州路(今江苏扬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及安徽省滁州市、全椒县等地。二十一年改置淮东道宣慰司,二十三年复为江淮等处行中书省。后复改置淮东道宣慰司。
亦作蛇黄岗。在今广西平南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0浔州: 蛇黄岗 “在平南县北五里。出蛇黄,其岗势盘行数里,每九月,邑人掘深七八尺,始得之。大者若鸡子,小者类弹子,其色紫。磨之可付肿毒,尤治小儿惊痫
一名倒虎山。或作倒兽山。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,接蓝田县界。《元和志》卷1渭南县:“倒兽山,一名玄象山。在县东南五十里。王子年隐处也。”
亦作桢中、顿中。在今新疆疏勒县或疏附县境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 元和末,疏勒王忠叛,“忠说康居王借兵,还据损中”。唐李贤注: 损中,“ 《东观汉纪》 作顿中,续汉及华峤书并作损中”。
又作萌古、萌古斯、萌骨、萌骨子、蒙古里。辽、金北境部族。本唐蒙兀室韦部,原居望建河(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) 东,大约在唐末五代间,一部西迁至斡难河 (今鄂嫩河) 上游不儿罕山 (今蒙古国肯特山
唐置羁縻州,为吐谷浑州,属凉州都督府。治所当在今青海祁连、门源回族自治县境。后废。
①本西周邑,在今陕西高陵县西南一里。《史记·穰侯列传》: 秦 “昭王同母弟 (显) 曰高陵君”,即此。②又名吴陵。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十五里。为三国吴孙坚陵。《三国志· 吴书 · 孙破虏讨逆传》裴松之注引
即今广西岑溪县东大湴。清时设兵驻防。
亦作白浒镇。在今湖北鄂城市西北九十里白浒镇村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安徽省庐江县东部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裴岗,人口 3890。1992年由裴岗、邓湖二乡合并置镇。濒临黄陂湖,盛产稻
亦作下甸子。又名艾苇甸子。朝鲜族名灰幕洞。即今吉林图们市。1933—1935年日寇建长图、牡图两铁路后,成为沟通东北和朝鲜的中转站。称为图们街、图们江。1954年改为图们镇。1965年改设图们市。
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南二里。《史记· 魏世家》: 文侯十六年 (前430),“伐秦,筑临晋”。即此。秦置临晋县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注引臣瓒曰: “旧说曰,秦筑高垒以临晋国,故曰临晋。”古邑名。本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