沔北县
1943年3月日伪由沔阳县荆河以北地析置,治所在仙桃镇(今湖北仙桃市)。1945年8月废。
1943年3月日伪由沔阳县荆河以北地析置,治所在仙桃镇(今湖北仙桃市)。1945年8月废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彭阳县置,属宁州。治所即今甘肃西峰市北彭原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3彭原县: “因彭池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北地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于此置彭州。贞观初州废,县属宁州。北宋熙宁
又名听水、左谷水。即今陕西城固县西北湑水。源出听山,东流径城固县北,入汉水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“左谷水出汉北,即壻水也……川有唐公祠。唐君字公房,成固人也,学道得仙……公房升仙之日,壻行未还,不获同
1915年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瑞丽市西郊勐卯村。包括勐卯安抚司和陇川宣抚司两部分,各取一字得名。1916年改勐卯行政区。
在今湖北襄樊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襄阳府襄阳县: 柳关在 “府西北七里。以柳子山名”。清改为西柳关。
南朝梁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药山县(今湖南沅江市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江市地。隋开皇中废。
金置,属商河县。在今山东商河县地。
唐方镇名。贞元十五年 (799) 置安黄节度使。十九年 (803) 赐名奉义军。治所在安州 (今湖北安陆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黄州、麻城二市以西,广水、应城二市以东,长江和孝感市以北地。元和元年 (80
即今安徽庐江县西柯坦镇。清光绪《庐州府志》 卷3庐江县: 柯家坦镇在 “县西二十五里”。
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南罗东镇。清代名罗东堡。嘉庆十五年 (1810) 置巡司于此。罗东系番语,意为 “猿”。道光 《噶玛兰厅志》 卷 8《杂识》 诗 《罗东道中》 题下注: “生番呼猴曰老懂,是地有大石
在今湖北巴东县境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巴东县:“北滨大江, 自四川巫山县流入,东经门扇、东奔、破石,谓之巴东三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