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头县
东汉改池头县置,属酒泉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恭传》:黄初元年(220),“河右扰乱,隔绝不通,……恭即遣从弟华攻酒泉沙头、乾齐二县”。西晋元康五年(295)分属晋昌郡。北魏废。
古县名。东汉改池头县置,治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。北魏废。
东汉改池头县置,属酒泉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西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恭传》:黄初元年(220),“河右扰乱,隔绝不通,……恭即遣从弟华攻酒泉沙头、乾齐二县”。西晋元康五年(295)分属晋昌郡。北魏废。
古县名。东汉改池头县置,治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。北魏废。
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南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卷67前凉录:张寔讨曹祛于晋昌,“自姑臧西南,出石驴,据长宁”。即此。一说在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境。古山名。在今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境。东晋义熙六年(410年)南
即今河南漯河市。《北齐书·尧雄传》:“元洪威据颍州叛,民赵继宗杀颍川太守邵招,据乐口。”
北宋置,属江都县。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宜陵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3扬州府: 宜陵镇在 “府东北六十五里。地势高阜,民居稠密,自湾头达泰州之道也”。在江苏省江都市南部、通扬运河两侧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
唐贞观八年(634)改源州置,治所在光安县(今越南义静省西北香山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西北一带)。十三年(639)废。
在今福建石狮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30泉州 《景物下》: 金钗山 “两山延袤若钗股然,故名。梁文靖公 (梁克家) 读书堂在其下”。明时浯屿水寨置于山下。古山名。在今福建省石狮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:
1949年析信阳县城区置,治所即今河南信阳市。在河南省东南部。面积18293平方千米(市辖区3694平方千米)。人口785.7万(市辖区137.1万)。辖浉河、平桥2区和罗山、光山、潢川、淮滨、息县、
即傅阳山。在今江西德安县境。一说在今波阳县境内。“昜” 古 “陽 (阳)” 字。古山名。昜,古“陽(阳)”字。傅,或作“敷”;作“博”,乃传写之误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豫章郡历陵县:“傅昜山、傅昜川在南,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贵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南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改属贵阳府。清以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在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北。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废。
又名沉水山、象山、象鼻山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象鼻山。唐莫休符 《桂林风土记》: “漓山在訾家洲西,一名沉水山,以其山在水中遂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62临桂县: “漓山在城南二里。漓水之阳,因以名焉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6) 改江州置,治所在宜昌县 (今湖北宜昌县西北)。大业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