沥湖
①即麻湖。在今安徽和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和州:麻湖在“州西三十里。周围七十里。旧称巨浸。一作湖,又作沥湖”。
②在今安徽东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建德县:沥湖“在县治南(按, 应为北)。溪涧诸水,多会于此。俗名仙人湖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一》:仙人湖“在建德县北四十里,俗讹为鲜鱼湖”。
③在今广东肇庆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沥湖在“府北五里。北山诸涧水,汇为黄塘、上揽塘,又石室诸岩之水皆流合焉。春夏潦涨,极目浩淼,多蒲鱼菱芡之利”。
①即麻湖。在今安徽和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和州:麻湖在“州西三十里。周围七十里。旧称巨浸。一作湖,又作沥湖”。
②在今安徽东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建德县:沥湖“在县治南(按, 应为北)。溪涧诸水,多会于此。俗名仙人湖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一》:仙人湖“在建德县北四十里,俗讹为鲜鱼湖”。
③在今广东肇庆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沥湖在“府北五里。北山诸涧水,汇为黄塘、上揽塘,又石室诸岩之水皆流合焉。春夏潦涨,极目浩淼,多蒲鱼菱芡之利”。
①又作紫乾河。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南、清水河县西北之浑河 (旧作红河),为黄河支流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定襄郡大利县 “有紫河”。《寰宇记》卷38胜州榆林县: 紫河水 “东北自朔州鄯阳西北 一百七十里
唐武德五年(622)置, 治所在永嘉县(今浙江温州市)。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,永嘉、乐清二县, 飞云江及鳌江流域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永嘉县(今浙江温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浙江
即今云南祥云县南八里青华洞。在青华山下。见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云南县。
又作绳水、渑水。即今山东淄博市北裙带河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渑水“出营城东,世谓之汉溱水也”。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) 属宜州。徙治带溪砦 (今县北),元丰六年(1083) 复徙旧治。南宋属庆远府。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,移治今
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隅。或曰即今越秀山。《水经·泿水注》: “交州治中合浦姚文式问云: 何以名为番禺?答曰: 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,与番禺县连接。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坈陵,城倚其上,闻此郡人名之为番山,县名
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改宜君护军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即今陕西耀县。西魏大统五年(539) 迁至今铜川市西北玉华南四里,为宜君郡治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郡废,县属雍州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唐武德七
在今印度旁遮普邦费罗兹普尔附近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卷4:至那仆底国“周二千余里。……昔迦腻色迦王之御宇也,声振邻国,威被殊俗,河西蕃维,畏威送质。迦腻色迦王既得质子,赏遇隆厚,三时易馆,四兵警卫。此
在今湖北嘉鱼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嘉鱼县:太平湖在“县南三十里。《志》云,有河泊所置于礶矶山下”。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、青弋江上游,介于九华山与黄山之间。原名陈村水库,1958年兴建,1971年建成
西魏置,治所在绥化县 (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西北)。《寰宇记》 卷46蒲州虞乡县: “绥化故城,后魏绥化郡及绥化县所理也。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周废。” 王仲荦 《北周地理志》 云: “按: 《寰宇记》之后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