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南省

河南省

明洪武元年 (1368) 置中书分省,次年改为河南行省。治所在开封府 (今河南开封市)。九年(1376) 为河南布政使司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地。清为河南省。1948年治开封。1954年徙治郑州市 (今郑州市)。


简称豫。在中国中部、黄河中下游。面积16.7万平方千米。人口 9768.3 万。辖郑州、开封、洛阳、平顶山、新乡、安阳、焦作、鹤壁、濮阳、三门峡、许昌、漯河、南阳、商丘、信阳、周口、驻马店17地级市及48市辖区、21县级市、89县。省人民政府驻郑州市。向有“中州”、“中原”之称。以省境大部在黄河以南得名。夏、商、周为中心区域,相传夏禹都阳城。商汤都亳,灭夏以后,迁都西亳。仲丁都于嚣,河㵐甲迁都于相,盘庚至纣都于殷。西周成王营建成周城,周敬王迁都于此,并有卫、管、蔡、宋、陈、杞、许、应等诸侯国。东周为京畿地,有郑、卫、宋、蔡、陈等诸侯国。战国时成周称为��阳,为韩、魏、赵等国地。《周礼·职方》、《尔雅·释地》皆载:“河南曰豫州”,则先秦时已有大区域河南之称。秦置三川、颍川、河内、陈、东、砀、南阳等郡;置河南县,始以河南为政区名。西汉置河南、弘农、河内、东、陈留、颍川、汝南、南阳等郡和淮阳国、梁国。东汉建都��阳,改河南郡为河南尹、淮阳国为陈国,其余仍旧,分属司州、豫州、兖州、荆州。三国魏为司州、豫州、兖州、荆州地。北魏为司州、怀州、豫州、广州和东豫州地。隋炀帝时改州为郡,有河南、荥阳、梁、襄城、颍川、汝南、淮阳、弘农、淅阳、南阳、淯阳、淮安、东、魏、汲、河内和弋阳、义阳等郡。唐属都畿、河南、河北、淮南和山南东道,当时黄河以南、淮河以北称河南道,是河南作为大政区名称之始。北宋属京畿、京东西路、京西北路、京西南路、河北东路、河北西路。金属南京路、河北西路、大名府路、河东南路;淮河以南属南宋淮南西路、京西北路。元以黄河以北属怀庆、卫辉、彰德、大名四路,直隶中书省;黄河以南属汴梁、河南府二路及归德、汝宁、南阳三府,隶河南江北行省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置中书分省;二年改为河南等处行中书省;九年改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,简称河南省。分属开封、河南、归德、汝宁、南阳、怀庆、卫辉、彰德八府和汝州直隶州,东北部分属京师大名府。清为河南省,省会开封。分属开封、陈州、归德、彰德、卫辉、怀庆、河南、南阳、汝宁九府及许、陕、光、汝四直隶州,东北部分属直隶大名府。1913年置豫东、豫北、豫西、豫南四道。1914年改置开封、河北、河洛、汝阳四道。1927年废道属河南省。1949年黄河以北属平原省,省会新乡。1952年撤销平原省,黄河以北复属河南省。全省辖开封、郑州、新乡、安阳四省辖市(地级)及安阳、新乡、濮阳、郑州、商丘、许昌、淮阳、洛阳、南阳、信阳十专区。省会开封市。1954年省会迁郑州市。其后省内行政区划多变。至2004年,行政区划始成今状。西北为太行山地;西部为豫西山地,有崤山、熊耳山、嵩山、伏牛山等;南部为桐柏山、大别山地;东部为黄河及淮河冲积平原;西南部为南阳盆地,属长江、汉水水系的唐、白河流域。黄河自郑州市桃花峪以下,河床高出地面,成为“地上河”,解放前经常泛滥成灾。建国后加固黄河堤岸,并兴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、人民胜利渠、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及排涝、滞洪等工程;在淮河中上游修建水库,营造防护林;豫北山地兴建红旗渠。主属南温带湿润—半湿润气候,南部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,北部为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年平均气温12~16℃,1月平均气温-3~3℃,7月平均气温24~29℃。 年平均降水量500~900毫米。农业发达,主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甘薯、稻、大豆、花生、棉花、烟叶、芝麻、黄麻、红麻。伏牛山地为柞蚕丝著名产地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铝土、石油、云母、钼、天然碱、金、银等。解放前,仅有煤炭、纺织、食品等工业。建国后,钢铁、机械、化学、石油等工业发展迅速,建有洛阳拖拉机厂、中原油田、平顶山矿务局、安阳钢铁集团等大型厂矿企业。京广、京九、陇海、焦柳、太焦、新菏等铁路为省内外交通干线。公路有京珠、连霍高速公路,105、106、107、207、209、310、311、312国道及省、县道密如蛛网。有郑州大学、河南大学、河南医科大学、河南农业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百余所。郑州、开封、洛阳、安阳、南阳、商丘、浚县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嵩山、少林寺、嵩岳寺塔、中岳庙、观星台、白马寺、龙门石窟、铁塔、百泉、宋陵、郑韩故城、殷墟、鸡公山等,其中龙门石窟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廊下镇

    又名姚家廊下。即今上海市金山县南廊下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金山县: “廊下镇在治南二十四里。”在上海市金山区南部。面积36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廊下,人口1300。相传明万历

  • 隗山

    一名嵬山。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九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泽州端氏县有 “隗山”。即此。

  • 青龙潭市

    即今湖北安陆市西北二十六里青龙镇。清光绪 《德安府志》 卷8 《兵事》: 同治三年 (1864)四月,张总愚 “扰及郡西三里店、白兆山、青龙潭等处”。

  • 回龙江

    ①在今广西陆川县北。明万历《广西通志》卷5陆川县:回龙江在“县北十五里。桥林、高岭二水合流,出新仓,通廉州”。②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二十里余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定番州:回龙江“在(金石番长官)司东南,

  • 广济驿

    在今浙江江山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常山县:广济驿“在县城东”。《清一统志·衢州府》:广济驿“在江山县南……顺治十二年始移常山之广济驿于此”。

  • 郭里集

    即今山东枣庄市东南郭里集乡。旧属峄县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1 《舆图志》: 峄县东北有郭里集。

  • 哈梅里城

    即哈密城。今新疆哈密市。《明史·哈梅里传》: “哈梅里,地近甘肃,元诸王兀纳失里居之。洪武十三年,都督濮英练兵西凉,请出师略地,开哈梅里之路以通商旅。……时西域回纥来贡者,多为哈梅里所遏…… (二十三

  • 黑风峒

    在今湖南桂东县西南,湘赣边界附近。南宋嘉定元年 (1208)、二年 (1209) 以罗世传、李元砺为首的瑶、汉饥民先后在此起义。

  • 南里乡

    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3横州: 南里乡 “在永定县南二十里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太平门

    ①明南京城门名。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。因位于神策门东南、紫金山下,皇宫正北,故明代以此门为南京的正北门。该门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。②宋代重庆城门之一,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东南。南宋末年彭大雅为抗击元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