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行中书省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泉州宣慰司置,治所在泉州路 (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 (1281) 迁治福州路 (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。二十年 (1283)复迁治福州路。大德元年 (1297) 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以泉州宣慰司改置,治泉州路(治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迁治福州路(治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,二十年复迁治福州路,大德元年(1297年)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泉州宣慰司置,治所在泉州路 (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 (1281) 迁治福州路 (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。二十年 (1283)复迁治福州路。大德元年 (1297) 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以泉州宣慰司改置,治泉州路(治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迁治福州路(治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,二十年复迁治福州路,大德元年(1297年)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即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北和乐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万州图: 东北有和乐市。
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南小岞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 惠安县“獭窟山”条下:“又小岞山,在净山东十里。北对黄崎山,南控大岞山,邑境诸山之东趋于海者,至此三山而止。”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小岞巡司于此。清初废
即今伊朗哈马丹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自安息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。”
等处长官司 元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西山镇。后废。
唐改海安县置,属陆州。治所在今越南广宁省芒街东南玉山。天宝初属玉山郡, 至德二年(757)改为宁海县。古县名。唐以海安县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东南。属陆州。至德二载(757年)改为宁海县。
即今湖南龙山县南一百三十里隆头镇,接保靖县界。清置隆头巡司。在湖南省龙山县南部、洗车河与酉水汇合处。面积65平方千米。人口8000,多为土家族。镇人民政府驻隆头,人口1500。以其坐落的山嘴,突起于两
①春秋楚邑,后属吴。在今江苏六合县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四年 (前559),楚“子囊师于棠,以伐吴”。即此。秦置堂邑县。②一作唐。春秋时鲁邑。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 隐公五年 (前718),“
清雍正六年(1728)置,属乌蒙府。治所在米贴(今云南永善县南四十八里米贴)。嘉庆《永善县志略》:米贴土目叛,平定后“清朝遂钦命其名曰永善县”。雍正八年(1730)属昭通府,迁治莲峰(今永善县南九十四
亦作欺勒尔、济勒弥。清代对居住于所属黑龙江下游民族的称呼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。清何秋涛 《朔方备乘》 卷1: “自宁古塔东北行三千里曰奇勒尔,滨大东海,俗产与奇雅喀喇同。” 奇勒尔人在驱逐沙
清初改容美洞宣抚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即今湖北鹤峰县。雍正十三年 (1735) 改置鹤峰州。清初以容美宣抚司改置,治今湖北省鹤峰县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改置鹤峰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