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行中书省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泉州宣慰司置,治所在泉州路 (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 (1281) 迁治福州路 (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。二十年 (1283)复迁治福州路。大德元年 (1297) 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以泉州宣慰司改置,治泉州路(治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迁治福州路(治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,二十年复迁治福州路,大德元年(1297年)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泉州宣慰司置,治所在泉州路 (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 (1281) 迁治福州路 (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。二十年 (1283)复迁治福州路。大德元年 (1297) 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以泉州宣慰司改置,治泉州路(治今福建泉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。十八年迁治福州路(治今福建福州市),次年还治泉州路,二十年复迁治福州路,大德元年(1297年)改置福建道宣慰司。
北宋置,属永泰尉司。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北。以大汁盐井为名。
在今河南新蔡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新蔡县“澺水”条下:“又县北四十里有延河,亦自汝阳县(今汝南县)境流入界,又东北至项城县,入于颍河。不通舟楫。”古称区水、洧水、清水等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西魏置延州
①北宋置,属当涂县。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五十里。为汉丹阳县治故址。现一镇分属二省,南镇属安徽当涂县,北镇属江苏江宁县。②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丹洲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怀远县:“万历十九年移治丹阳镇
即今四川美姑县境美姑河。《水经·若水注》: 马湖江 “又左合卑水,水出卑水县而东流,注入马湖江”。
即今福建宁德市东北漳湾。清有千总驻此。
渤海国置,后废。辽复置,治所在乐郊县(今辽宁沈阳市老城区)。以沈水而得名。辖境相当今辽宁沈阳市。元元贞二年(1296)改为沈阳路。
即今山东汶上县南二十五里程村寺。清康熙《续修汶上县志》 卷1有程村站寺。
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。《水经· 渠水注》: “沙水南与蔡泽陂水合,水出鄢陵城西北。陂东西五里,南北十里。”
①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马衔山“在县东北五十里。其南有金花岭,攀跻而上,高百余仞,众山环列,莫计远近。顶有巨石,泉流石隙,如马受勒,山因以名。其泉下注,为上、中、下三龙潭,
在今湖北随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随州: 铁岭寨在 “州西八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