泠道县
一作炩道县。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四十里。西汉初属长沙国,后属桂阳郡,元鼎六年 (前 111)属零陵郡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湘水 “西北流径泠道县北,与泠水合。水南出九疑山,北流径其县西南,县指泠溪以即名”。三国吴改属营阳郡。南朝梁属永阳郡。隋废。
古县名。又作炩道县。秦置,治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偏南。因境内泠水得名。属长沙郡。西汉初属长沙国,后属桂阳郡,元鼎六年(前111年)属零陵郡,三国吴属营阳郡,南朝梁属永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营道县。
一作炩道县。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四十里。西汉初属长沙国,后属桂阳郡,元鼎六年 (前 111)属零陵郡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湘水 “西北流径泠道县北,与泠水合。水南出九疑山,北流径其县西南,县指泠溪以即名”。三国吴改属营阳郡。南朝梁属永阳郡。隋废。
古县名。又作炩道县。秦置,治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偏南。因境内泠水得名。属长沙郡。西汉初属长沙国,后属桂阳郡,元鼎六年(前111年)属零陵郡,三国吴属营阳郡,南朝梁属永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营道县。
北宋置,属流江县。即今四川大竹县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8:大竹县“昔治在凤来乡,接渠县界,今治在木门镇。《志》云:县东门城内二小冈上,有两木对生交合,形如阙门,元徙县治于此”。在四川省旺苍县东南
即临烝县。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市。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 作临蒸县。
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长江中。初本无滩。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),黄官漕山因雨崩裂,土石陨江中,与江中石梁相逼,形成巨滩。舟行其下,往往覆没。后屡经凿治,始稍平易。
即邹口。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黄河渡口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,王彦章攻马家口城,帝自杨刘引军赴救,“彦章解围,退保邹家口。……七月, 丁未,帝引兵循河而南, 彦章等弃邹家口,复趋杨刘”。
即今云南个旧市南斗姆阁。清代设斗姆阁汛。
即今北京市宣武区法源寺前街法源寺。唐贞观十九年 (645) 太宗为东征阵亡将士建,武周万岁通天元年 (696) 建成,赐名悯忠寺。“安史之乱”时,史思明改名顺天寺。明正统二年 (1437) 改名崇福寺
在今云南姚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姚安军民府:龟祥山在“府治西。一名赤石山,以山石皆赤也。山顶有泉,亦曰龟祥泉。旁有万花谷”。
即五雷山。在今湖南慈利县南三十里。即“五雷山”。
北宋置,属含山县。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二十七里仙踪镇。
①唐置,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绵州:万安驿“在罗江县西。《旧经》云:唐明皇幸蜀至此,闻驿名,叹曰:一安则不可,况万安乎!移宿真明寺。旧驿碑所载如此”。嘉庆《罗江县志》:万安驿,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