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洋州

洋州

西魏置,治所在丰宁县 (今陕西西乡县西南)。隋大业三年 (583) 废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治所在西乡县 (今陕西西乡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22洋州: “因洋水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、西乡、镇巴、佛坪等县地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洋川郡,十五年 (756) 移治兴道县 (今陕西洋县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洋州。五代时后蜀改为源州,北宋复名洋州。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省兴道县入州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改为洋县。


西魏废帝置,治丰宁县(今陕西西乡县西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置,治西乡县(今陕西西乡县)。辖境约今西乡、洋县、镇巴、佛坪等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洋川郡,十五年移治兴道县(今陕西洋县)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洋州。五代蜀改为源州。北宋复名洋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废兴道县入州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降州为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铁官山

    在今山东烟台市宁海镇西南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20文登县: “铁官山在县西百四十里。按此山去牟平县百里。锢铁之处犹存。汉置铁官。”

  • 三渚城

    在今河南孟津县北大河中。西晋永嘉末,刘聪子刘粲攻晋故司徒傅祇于三渚,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孟州市南黄河畔。西晋永嘉六年(312年)刘粲败傅祗于此。

  • 芦河

    ①古为阳泉水。即今山西阳城县北芦苇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沁水县:芦河“在县南。源出鹿台山,流经阳城县东十八里,合于沁水”。②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乌尔虎河(乌拉根高勒)。《清一统志·乌珠穆沁部》:芦

  • 保宁场

    元置,为盐场。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南部县 “盘龙水驿” 条下: “县北二十五里有保宁茶盐场。今皆废。”

  • 作烛州

    即木烛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。

  • 广福乡

    即今广东蕉岭县北广福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镇平县图:县北有广福乡、罗冈司。

  • 鉴 (鑑)塘

    即今福建罗源县东北鉴江镇。清有千总驻此。

  • 王秀桥镇

    即今江苏太仓市西北王秀镇。民国《璜泾志稿》卷1载:王秀桥“文肃公之族人居此者建”。镇以桥名。

  • 天成卫

    一作天城卫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。清初改为天镇卫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治今山西省天镇县。属山西行都司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改天镇县。

  • 端氏镇

    即今山西沁水县东端氏镇。隋端氏县故治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在山西省沁水县东南部。面积257平方千米,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端氏,人口7700。为春秋时晋国端氏邑,故名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成侯十六年(前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