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洪洞县

洪洞县

隋末改杨县置,属平阳郡。治所即今山西洪洞县。唐属晋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12洪洞县: “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。” 北宋属平阳府。元属晋宁路。明属平阳府。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南部。属临汾市。面积1853.9平方千米。人口72.6万。辖9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大槐树镇。因城南洪崖城北古洞得名。西周为杨侯国。春秋晋置杨氏县,治今县东南。西汉改为杨县,属河东郡。东汉因之。三国魏正始八年(247年)后属平阳郡。西晋因之,晋末废。北魏太平真君初置禽昌县,太和中移治今临汾市。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复置杨县。隋义宁元年(617年)改杨县为洪洞县(即今治),属临汾郡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洪洞县“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”。《山西省通志》:“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,县以洞名。”唐属晋州。北宋属平阳府,熙宁五年(1072年)省赵城县入洪洞县;元丰三年(1080年)又复赵城县。金属平阳府。元洪洞县属晋宁路,赵城县属霍州。明并属平阳府。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赵城县改属霍州,洪洞县仍属平阳府。1914年洪洞、赵城二县俱属河东道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1年属太岳区。1949年属临汾专区。1954年洪洞县、赵城县合并称洪赵县,属晋南专区。1958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并称洪洞县。1959年霍汾县析出。1971年属临汾地区。2000年属临汾市。地处临汾盆地北部。汾河、洪安涧河、曲亭河、大洪峪河、三交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高粱、豆类、棉花为主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铝土、硫黄、石灰石、石膏、紫石等。工业有煤炭、电力、建材、化工、机械、焦化、化纤、陶瓷、酿酒、造纸、食品等。同蒲铁路和108、309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广胜寺、明代监狱(俗称苏三监狱)、古大槐树、坊堆遗址、永一堡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星子山

    在今陕西镇巴县东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 星子山 “洋水源出此”。

  • 临松县

    北魏置,为临松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北魏时置,治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镇,为临松郡治。北周时废。

  • 崇高县

    即西汉之崈高县。西汉武帝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登封县: “汉置崇高县于此,属颍川郡。东汉省入阳城县。”

  • 金牛

    集镇名。在安徽省肥西县西南部。金牛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80。因传说有金牛在此破土而出得名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养殖业兴盛。有砖瓦、农机修配等厂。杨桃公路经此。

  • 五牧

   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北五牧村。《宋史·文天祥传》:南宋末,元兵进攻常州,“天祥遣其将朱华、尹玉、麻士龙与张全援常,至虞桥,士龙战死,朱华以广军战五牧,败绩”。在今江苏省无锡市西北运河北岸。《宋史·瀛国公纪

  • 打冲河所

    即明置打冲河中左千户所的简称。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《边防记》盐井卫:“打冲河守御千户所,洪武中立中左一所。今分为五,在卫北百六十里。唐为沙野城,今沙平递运所其旧址也。”

  • 延岑城

    ①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旧均县城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武当县:“县旧治延岑城。显庆四年,移于今所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1武当县:“后汉初,延岑起兵于此。后遂空废。宋元嘉末,移县理延岑城。贞观十五年于此置均

  • 北炉桥寨

    即今安徽定远县西北九十里炉桥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二》:北炉桥寨“在定远县西。本朝雍正八年,移主簿驻此”。在今安徽省定远县西炉桥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移定远主簿驻此。

  • 嘉应府

    清嘉庆十二年 (1807) 改嘉应州置,治所在程乡县 (今广东梅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梅州、兴宁、五华、平远、蕉岭等市县地。十七年 (1812)复改为嘉应州。清嘉庆十一年(1806年)升嘉应州置,治程

  • 高青县

    1948年3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高苑、青城二县及滨县黄河以南部分地,邹平、长山二县小清河以北地区,蒲台县西南小部分地析置,治田镇 (今山东高青县)。在山东省东北部。属淄博市。面积830平方千米。人口3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