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海宁县

海宁县

①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海阳县置,属新安郡。治所在万岁山 (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)。南朝梁承圣中置新宁郡治此。陈仍属新安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为歙州治。十八年 (598) 改名休宁县。

②东晋义熙九年 (413) 置,属义安郡。在今广东惠来县西。唐武德初废。

③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海宁州置,属杭州府。治所在今浙江海宁市 (硖石镇) 西南四十里盐官镇。清乾隆三十八年 (1773) 复改为州。民国元年 (1912) 改为县,后属浙江钱塘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49年迁治今海宁市。1986年改设海宁市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晋改海阳县置,治今安徽省休宁县东万安。属新安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休宁县。(2)东晋义熙九年(413年)置,治今广东省惠来县西。属义安郡。南朝宋齐梁陈同。隋不改。唐初废。(2)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海宁州置,治今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。属杭州府。清因之。1945年迁治硖石镇。1986年撤销,改设海宁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沙溪铺

    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南沙溪。清乾隆《仙游县志》卷10驿铺:“沙溪铺在县南四十里。明洪武四年建。”

  • 柔远县

    ①唐贞观四年 (630) 置,属伊州。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49柔远县:“县东有柔远故镇,因以为名。” 神功元年 (697)废。②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安远县置,为唐林郡治。治所在今

  • 绒辖尔宗

    即绒辖。今西藏定日县西南绒辖。

  • 琅琊山

    即琅邪山。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滁州》 “瑯玡山” 条引 《无和志》: “晋瑯琊王伷出滁中,即此地” (今本无)。即“琅邪山”。

  • 沙辘

    即今台湾省台中县西南沙鹿镇。原为高山族平埔人沙辘区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建国纪》:南明永历二十四年(清康熙九年,1670)十月,“沙辘番乱,平之”。日本侵占后,初设沙辘区,1920年后改设沙鹿街。1945

  • 西瓯

    古百越的一支。秦汉时主要分布在今广西及广东部分地区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赵佗“以兵威边,财物赂遗闽越、西瓯、骆,役属焉”。《寰宇记》:“永嘉为东瓯,郁林为西瓯。”一说即骆越,梁顾野王《舆地志》:“交趾

  • 山亭

    ①在今山西太原市西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山亭“在太原县西。唐建。有张宏靖诸人石刻”。②在今四川三台县南牛头山。唐杜甫诗“路出双林外,亭窥万井中”,指此。集镇名。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部。属山城街道

  • 富平侯国

    西汉改厌次县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阳信县东南。东汉复为厌次县。西汉宣帝封张延寿为富平侯,改厌次县为富平侯国,治今山东省阳信县东南。东汉国除,仍为厌次县。

  • 石梁河

    ①又名石梁涧、石梁溪。即今安徽天长市北白塔河。源于来安县西,东流入高邮湖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》:南朝宋泰始间,萧道成破薛安都军,“进屯石梁涧北”。即此。②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濡须水。因濡须水流经七宝、濡须

  • 临溪村

    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南五十里东临溪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休宁县 “五城村” 条下: 临溪村“在县南九十里。元置临溪务、白际岭巡司于此,明初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