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海州

海州

①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改青、冀二州置,治所在龙沮县 (今江苏灌云县西南龙且)。北齐移治朐县 (北周改朐山县,在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)。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,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改海州,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东海郡,乾元元年(758) 复为海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市及赣榆、东海、沭阳、灌云等县地。南宋端平二年 (1235) 徙治东海县(今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),淳祐十二年 (1252) 还治朐山县。景定二年 (1261) 改置西海州,寻复改海州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升为海州路,后改海宁府,不久改为海宁州。明洪武初复改海州,省朐山县入州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升为直隶州。1912年改为东海县。
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临海县 (今浙江临海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、台州、天台、仙居、宁海、三门、温岭诸市县地。武德五年 (622)改名台州。

③辽置,治所在临海县 (今辽宁海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辽河下游三角洲地区。金天德三年(1151) 改为澄州。元废。明洪武初复置,二十八年(1395) 又废。


(1)东魏武定七年(549年)改青、冀二州置。治龙沮城(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)。北齐移治朐县(北周改朐山,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)。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海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连云港、东海、沭阳、赣榆、灌云、灌南等市县及新沂、滨海部分地区。元初升为路,后改为海宁府和海宁州。明初复为海州,并省朐山县入州,辖境渐小。清雍正初升为直隶州,辖境复唐宋之旧。1912年改本州为东海县。(2)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临海县(今浙江临海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台州市全境及宁海县、象山县。次年改名台州。(3)辽置,治临溟(今辽宁海城市)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辽河下游地区。金天德中改名澄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陌底渡

    又名郖津渡。在今山西芮城县东三十五里陌南镇南,黄河渡口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云梯庵

   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大方山,为七十二庵之一。位于发汗岭之上,建于断岩绝壁间,如半山之巢,极为险峻,相传为明万历初太监冯保修建。自山脚凿石为磴,攀铁索而上,高约200级,踏脚升高如入云霄,故名云梯,云梯

  • 赤宾河

    指今青海玛多县西北黄河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河“自西而东,连属吞噬,行一日,迤逦东骛成川,号赤宾河”。

  • 艾县

    春秋吴艾邑。西汉置县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修水县西司前乡龙岗坪。南朝陈属豫宁郡,隋省入建昌县。古县名。本春秋艾邑,西汉置县。治今江西省修水县西龙岗坪。属豫章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建昌县。

  • 北华州

    北魏明帝改东秦州置,治所在杏城镇(今陕西黄陵县西南十里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富县、甘泉、洛川、黄陵等县地。西魏改为敷州。北魏孝明帝以东秦州改名,治杏城(今陕西黄陵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甘泉县以南、宜君

  • 茨竹

    在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 (即小江) 南侧。清代属腾越州茨竹寨土守备。光绪 《续云南通志稿》 卷99土司: 茨竹寨土守备,“乾隆十三年从征秤戛,以功授世袭茨竹土把总,……北至茨竹、习降小江一百里野夷界”。

  • 严千户屯站

    清置,即今辽宁法库县西南登仕堡子镇东严千户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二》:“奉天北至蒙古站道,七十里至严千户屯站。”即此。

  • 柏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青白口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柏山 “在府西北清白口社,山四旁多产柏,故名。上有寺,亦以柏山名”。②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行唐县: 柏山在 “县西北三十五

  • 东陵山

    在今山东章丘市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章丘有东陵山。《元和志》卷10章丘县:东陵山“在县(故治在今市西北水寨镇)南二十八里。《庄子》曰:盗跖死于东陵之上”。山南有盗跖冢,亦名跖山。

  • 摆沙砦

    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都匀府: 摆沙砦,“ (明) 天启初,府境长田诸苗应安邦彦为乱,平越官军讨之,克其摆沙大砦。砦居诸寨之中,去平越百里,官军由间道袭破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