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海陵县

海陵县

西汉置,属临淮郡。治所即今江苏泰州市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0泰州海陵 “以其地并海而高,故名”。东汉属广陵郡。东晋义熙七年 (411) 为海陵郡治。隋属江都郡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改名吴陵县。七年 (624) 复名海陵县,属扬州。五代吴乾贞中置海陵制置院。五代南唐升元元年 (937) 复为县,为泰州治。宋为泰州军治。元为泰州路治,后改为泰州治。明洪武初省入泰州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即今江苏省泰州市。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。属临淮郡。三国时废。西晋太康二年(281年)复置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名吴陵县,七年复为海陵县。明洪武初废入泰州。南北朝时曾为海陵郡治所,五代南唐以后为泰州治所。(2)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江苏省东海县析置。1946年改为东海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汉阳峰

    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。为庐山最高峰。海拔1472米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一》:汉阳峰“在星子县北庐山绝顶。望数百里,极目江汉,故名”。在江西省北部庐山东南。主峰大汉阳峰,海拔 1474 米,为庐山最高峰。

  • 老虎关

    在今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安庄卫:老虎关“在卫东二十五里”。

  • 滦阳

    即今河北承德市的别称。以在滦河之北而得名。清纪昀 《滦阳消夏录》,是乾隆己酉 (1765) 夏在此 “追录见闻,忆及即书”。河北省承德市的别称。因地处滦河之阳,故名。清纪昀著有《滦阳消夏录》。

  • 独头山

    即雷首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 引阚骃 《十三州志》: 雷首山“一名独头山,夷齐所隐也”。

  • 回风岭

   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2崖州:回风岭“在崖州(治今崖城镇)东一百二十里。以飓风不过此岭而名”。

  • 和县

    1912年改和州置,属安徽安庆道。治所即今安徽和县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在安徽省东部。属巢湖市。面积 1412 平方千米。人口65.1万。辖13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历阳镇。和县古称历阳,因“县南有

  • 大石河

   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境,为拒马河支流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卷130:“大石河自宛平柳林入房山境长草村,东南归琉璃河。”

  • 普通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冠氏县。当在今山东冠县境。②一名普通关。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北三十八里安福寺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宜都县: 普通镇 “在县东北五十里。道僻山险,多盗贼,向有巡司戍守”。在山东省青州市西部。面

  • 汲县

    西汉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南二十里汲城。三国魏属朝歌郡。西晋为汲郡治。西晋末废。北魏太和十二年(488)复置,属汲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改伍城县置, 属卫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。

  • 陑山

    即雷首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。《尚书·商书 ·汤誓》: “伊尹相汤伐桀,升自陑。”伪孔传: “桀都安邑,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。陑在河曲之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46河东县: “雷首在河东界,此山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