淄州路
蒙古中统五年 (1264) 改淄州置,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及博兴县西南部、高青、邹平两县东部地。至元二年 (1265) 改为淄莱路。
蒙古中统五年(1264年)升淄州置,治淄川县(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高青、淄博及桓台、博兴等部分地。至元二年(1265年)改名淄莱路。
蒙古中统五年 (1264) 改淄州置,治所在淄川县 (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淄博市及博兴县西南部、高青、邹平两县东部地。至元二年 (1265) 改为淄莱路。
蒙古中统五年(1264年)升淄州置,治淄川县(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高青、淄博及桓台、博兴等部分地。至元二年(1265年)改名淄莱路。
即今河北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二》: 顺圣川 “延袤二百里,地多美刍,明时牧马于此”。即今河北省阳原县东北桑干河支流水沟口河。东西延袤二百余里,地多美刍,明代牧马于此。成化十
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。清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卷3肃州高台县图:西北有羊达子。
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十五里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项羽 “立诸将为侯王,番君将梅鋗功多,故封十万户侯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0徽州: 梅鋗城 “在祁门县西十五里。吴芮之将。项羽立诸将为侯王,鋗功多,封十万户
在今江苏仪征市东黄泥港。清时有把总驻此。
亦名傥骆道。古代关中与汉中间的交通道路。自今陕西周至县西南,沿骆谷水、傥水河谷,南至洋县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爽传》: 正始五年(244),“爽乃西至长安,大发卒六、七万人,从骆谷入”。即此。《寰宇记》
唐武德中置,属西平州。治所即今贵州普安县。以盘江得名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盘州。后废。唐武德初置,治今云南省普安县。后地入南诏废。
唐乾元元年(758)置,属昌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大足县。《寰宇记》卷88大足县:“以界内大足川为名。”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53:大足县“取丰足之义也,或云县之宝顶山有巨人迹”。光启元年(883)为昌州治
当今哈萨克斯坦境之巴尔喀什湖(或吉尔吉斯斯坦之伊塞克湖)。唐李白《战城南》诗云:“洗马条支海上波,放马天山雪中草。”李阳冰《草堂集序》:“中叶非罪,谪居条支。”
①古济水分流。源自今山东曹县北,东北流至今山东定陶县北注入古菏泽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五年(前202),高祖“即皇帝位氾水之阳”。即此。今定陶西北有汉高祖坛,高祖即位处。②或称南氾水。在今河南襄城县北
即郎娇山。在今台湾省本岛南恒春半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