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淅川县

淅川县

①北魏置,属淅川郡。治所在马蹬城 (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口水库中)。北周废。唐初复置,属淅州。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五代梁复置,属邓州。元初废。明成化六年 (1470) 复置,属邓州。徙治今淅川县西南三十四里老城镇。清初属南阳府,道光十二年 (1832) 改为淅川厅。1913年改为淅川县,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61年徙治上集(今淅川县)。

②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迁州。治所在今湖北房县境。五年 (622) 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在今湖北省房县境。属迁州。五年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河南省西南部,与湖北省相邻。属南阳市。面积2798平方千米。人口73.1万。辖12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北魏置淅川县,治今淅川县城南马蹬(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),属顺阳郡。因境内淅水得名。西魏改顺阳郡为南乡郡。北周废淅川县。隋开皇初废南乡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置淅川县,为淅州治。贞观八年(634年)废。五代梁再置淅川县,属邓州。元初废。明成化八年(1472年)又置淅川县,属南阳府,治今淅川县老城。清道光十二年(1832年)升为淅川厅,属南阳府;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又升为淅川直隶厅,属河南省。1913年降为淅川县,属豫南道。1914年属汝阳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南阳专区。1960年迁治上集(今城关镇)。1969年属南阳地区,1994年属南阳市。地处低山丘陵区,丹江、淇河、老鹳河、滔河、刁河流经境内,中部和东南部有丹江口水库。属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稻、花生、棉花、小辣椒、猕猴桃、龙须草、柑橘等。矿产有大理石、石膏、石英、耐火土、蓝石棉、沙金、磷等。工业有化工、冶金、采掘、工艺美术、机械、建材、印刷等。邓西公路斜贯全境,209国道斜穿西北境,丹江口水库可通航。古迹有香严寺、法海禅寺、下寺楚墓群、沟湾遗址、下王岗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菟楼

    即张仪楼。战国秦建,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南。西晋张载《登成都白菟楼》诗:“重城结曲阿,飞宇起层楼。”南朝梁李膺《益州记》:“成都有百尺楼,后名为白菟楼。”即“张仪楼”。

  • 天水湖

    在今甘肃天水市南七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天水郡注:师古曰:“《秦州(地)记》云,郡前湖水,冬夏无增减, 因以名焉。”《水经·渭水注》:天水郡治“五城相接,北城中有湖水,有白龙出是湖,风雨随之。故汉武帝

  • 龙女洞

    在今四川泸县东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3泸州:龙女洞“东去城二十五里。溪源峻深,高崖峭壁,近百余丈,崖半二穴,远望幽邃,人不能到。俗传为龙女洞。淳熙中李巽岩来游观瀑布,有留题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

  • 西垒壁

    在今山西高平市北。《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》:秦昭王四十七年(前260),“赵军筑垒壁而守之。秦又攻其垒,取二尉,败其阵,夺西垒壁”。《正义》:“赵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六里是也,即廉颇坚壁以待秦,王龁夺赵西

  • 南龙山

    ①在今河北遵化市南八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 南龙山 “北又有北龙,两山相望,蜿蜒如龙”。②即今浙江瑞安市东南七十四里处之南龙头、北龙山岛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平阳县: 南龙山 “在县东海中。倭自

  • 石梁涧

    即石梁河。今安徽天长市北白塔河。古水名。又名石梁溪、石梁河。即今安徽省天长市境内白塔河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》:南朝宋泰始中,萧道成破薛安都兵,“进屯石梁涧北”,即此。参见“白塔河(2)(1)”。

  • 令疵塞

    在今河北迁安县西。《吕氏春秋》称为九塞之一。

  • 呼巴海山

    即今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之吉尔吉斯山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 呼巴海山 “在伊犁西北。图斯池西北,吹河环抱之间”。

  • 马兜山

    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东晋咸康二年(336)慕容皝伐段辽,“遣封弈率骑潜于马兜山诸道。俄而辽骑果至,弈夹击,大败之,斩其将荣保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辽宁省朝阳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

  • 廮陶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宁晋县西南二十九里。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: 东汉延熹八年 (165),“勃海王悝谋反,降 为廮陶王”。李贤注: “故城在今赵州廮陶县西南。” 即此。晋为巨鹿国治。北魏为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