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又名清原。春秋时晋地。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三年 (前596),“秋,赤狄伐晋,及清”。杜预注: “清,一名清原。”

②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哀公十一年 (前484),“国书、高无邳帅师伐我,及清”。杜注: “齐地,济北卢县东有清亭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称 “以清水所经而名”。

③春秋时卫地。在今山东东阿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隐公四年 (前719),“夏,公及宋公遇于清”。杜注“清,卫邑。济北东阿县有清亭”。

④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成公十七年 (前574),齐 “使国胜告难于晋,待命于清”。即此。

⑤春秋时郑邑。在今河南中牟县西。《诗经·郑风·清人》: “清人在彭。” 即此。


古邑名。(1)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东阿旧治西。《春秋》隐公四年(前719年):“公及宋公遇于清。”即此。(2)又名清原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稷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宣公十三年(前596年):“赤狄伐晋,及清。”参见“清原”。(3)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。《左传》成公十七年(前574年):齐“使国胜告难于晋,待命于清”。(4)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。《左传》哀公十一年(前484年):齐“帅师伐我,及清”,即此。(5)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和门

    在今北京故宫午门内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建。初名奉天门,嘉靖年间改名皇极门。清顺治四年(1647)重建,随殿易名太和门。光绪十四年(1888)焚于火,后重建。

  • 大坪田

   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遂昌县:大坪田“在县东北四十里。《闻见录》:大坪田道通汤溪、武义、宣平,为县境要口”。

  • 百叟塘墟

    一作百口塘墟。在今广东连平县西南七十里百叟村,南接新丰县。明移长吉巡司于此。

  • 两湖

    地区名。宋有荆湖南路、荆湖北路,合称“两湖”,相当于今湖南全境及湖北大部分地区。清代建有湖南、湖北两省,也合称“两湖”。即今湖南、湖北两省地。地区名。宋有荆湖南路、荆湖北路,合称“两湖”,相当于今湖南

  • 黄巢山

    在今湖南双峰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湘乡县 “龙山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南九十里有黄巢山。相传黄巢尝驻兵跃马于此。”

  • 大井

    在今江西井冈山市(茨坪)西。原是王佐的农民自卫军驻地。为井冈山五井(大井、小井、上井、中井、下井)之一。1927年10月,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时驻此。区片名。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茨坪西南部、罗霄山

  • 夷陵戍

    当作木陵戍。在今河南新县南。《魏书·元澄传》:景明四年(503),“萧衍将张嚣之寇陷夷陵戍,澄遣辅国将军成兴步骑赴讨,大破之,复夷陵戍”。即此。“夷”,《资治通鉴》作“木”。

  • 林关口

    在今山西广灵县西南上林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广灵县: 林关口 “在县西南四十里林管山下,路通灵丘县。景泰初,徙平岭关巡司于此”。

  • 金口河

    金为通京师漕运而凿,在今北京市西石景山北麓引永定河入潞水 (北运河)。《金史· 河渠志》: 大定十一年 (1171),“自金口疏导至京城北入壕,而东至通州之北,入潞水,……及渠成,以地势高峻,水性浑浊

  • 美榔双塔

    又名姐妹塔。在今海南澄迈县东北美亭乡美榔村。建于宋代。相传乡人陈道叙为思念二女(长女出嫁离家,次女出家为尼) 而建。二塔均立于山池中,间隔20米,俱高五丈余,层檐七极。一为六角,一为四角,全用石雕堆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