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清溪道

清溪道

古道路名。亦作清溪关路。唐自四川西部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。系在汉灵关道的基础上不断展筑而成。起自黎州 (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) 渡大渡河南行,出清溪峡 (今四川汉源县西南),沿越嶲河谷,越小相公岭,转安宁河,经西昌、会理,渡金沙江,南抵云南之大姚、姚安、祥云,西通大理。乾元中置关于清溪峡,为控扼南诏重地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“由黎州出邛部,直云南,置清溪关,号曰南路。”


唐代自黎州(治今四川汉源县西北),渡大渡河而南,出清溪峡之清溪关至嶲州,再至南诏首都阳苴咩城的交通要道,清溪关为此道要隘,故名。又称“南道”(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)或“南路”(《蛮书·云南界内途程》),以唐南往而言。黎州而北出邛崃关通往雅州、成都府。自今四川省汉源县南出大相岭山脉之大关,渡大渡河,南出甘洛、汉源二县交界之深沟(即唐清溪关),沿越西河,逾小相岭,溯安宁河,经今西昌市、会理县,渡金沙江,抵云南省姚安县,西至大理市。为唐与南诏使者往来要道,双方多次用兵亦常取此道。早于秦汉时已渐开通,经历代修治展筑而成。唐中叶后,屡经开修,贞元年间“韦皋凿青溪道以和群蛮,使道蜀入贡”(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)。北宋初期仍与大理通道,熙宁以后渐趋冷落,南宋以后闭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池口

    即今湖北黄梅县南七十二里小池镇。清属德化县(今九江市),乾隆二十三年(1758)置巡司于此。清余名芳《黄梅兵事续记》:咸丰四年(1854)十月,清军收复孔垅,太平军“退遁小池口”。即今湖北省黄梅县南长

  • 枣林

   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张家湾南枣林庄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 致和元年 (1328),上都兵也先帖木儿军破通州,燕铁木儿与 “战于檀子山之枣林”;又 《顺帝纪八》: 至正十八年 (1358),毛贵攻漷州,“至

  • 蛤?城

    在今山东惠民县南。 《旧唐书·李师古传》: “棣州之盐池与蛤��岁出盐数十万斛……而蛤��为纳所据, 因城而戍之, 以专盐利。”

  • 功德寺

   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青龙桥西。创建于元天历二年(1329),初名大承天护圣寺。明宣德二年(1427)重修后,改名功德寺。

  • 广积监

    北宋绍圣三年(1096)置,属施州。治所在今湖北恩施市境。铸铁钱。元废。

  • 砦前塘

    一作砦前圩。即今湖南桂东县南二十里寨前乡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 卷1桂东县图: 县西南有砦前塘。

  • 回风岭

   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2崖州:回风岭“在崖州(治今崖城镇)东一百二十里。以飓风不过此岭而名”。

  • 当夷县

    北周武成元年(559)置,为洪和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乡。武帝时郡省,以县属同和郡。隋属临洮郡。唐贞观二年(628)移治金通戍(今甘肃岷县西北)。神龙元年(705)并入溢乐县。古县名。北周武成

  • 甄夫人墓

    即魏文帝甄皇后朝阳陵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东西二灵芝村之间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昭甄后传》 载: 明帝太和四年 (230) 十 一月,“以后旧陵庳下,使 (甄) 像兼太尉,持节诣邺,昭告后土,十二月,改葬

  • 长冈乡

    今江西兴国县北长冈乡。1933年冬,毛泽东在此进行农村调查,写下《长冈乡调查报告》。在1934年2月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,表彰为模范乡,并印发了调查报告,对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