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头溪
在今福建诏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诏安县: 港头溪 “在县西。汇诸溪水出龟山西象头渡入海”。
在今福建诏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诏安县: 港头溪 “在县西。汇诸溪水出龟山西象头渡入海”。
即横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十五里。《吴郡志》 卷15: 踞湖山,“钱氏 (吴越) 有国日,造寺于山下,曰荐福寺。至今里人不以踞湖名山,或以寺名名之”。
即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十二里轵城镇。清乾隆 《济源县志》 卷3 《市镇》 有轵城镇。汉置轵县于此。在河南省济源市东南部。面积147.6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轵城镇,人口8820。战国为轵邑,
即冥厄。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 “不知乎穰侯方受命乎秦王,填黾塞之内,而投己乎黾塞之外。”
①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 黄帝 “合符釜山,而邑于涿鹿之阿”。《正义》引 《括地志》: “釜山在妫州怀戎县北三里,山上有舜庙。” 即此。②即今河北徐水县西北四十五里釜山。《新定九域志
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绵虒镇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汶川县:苏村寨在“县西北四十里。旧置寒水驿于此,并设寒水巡司世其职,以防河西。正统七年,为草坡蛮所攻。隆庆中,复被残掠,因移塞于河东,亦为寒水驿”。
今名东汶河。出今山东蒙阴县西五女山,北流折东流至沂南县界入大沂河。《水经·沂水注》:“桑泉水北出五女山,……又东南径蒙阴县故城北……东南入沂。”
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青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三十里。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八年(625)又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。属青州
在今湖北房县城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房县“永清城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县南城外有庐陵王城。唐中宗废为庐陵王,迁房州时居此,因名。”
在今西藏丁青县西北额巴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5: “琼布拉克鲁族,百户一员,住牧鄂江地方。”
唐龙朔三年 (663) 分定襄都督府置,属单于都护府。侨治朔方县 (今陕西靖边县东北之白城子)。领郁射州、艺失州、卑失州、叱略州等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境、锡林郭勒盟南境及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