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湖㳇镇

湖㳇镇

即湖洑镇。 今江苏宜兴市南五十里湖㳇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

在江苏省宜兴市南部,南邻浙江省。面积93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湖㳇,人口6000。《宜兴荆溪县新志》“宋时置务于此”,故名湖务,后“务”讹作“㳇”;一说据《风土记》“大水别通小口为浦”,以山溪在此汇聚东入太湖,故名湖浦。后“浦”讹作“㳇”。当地读“湖㳇”为“luóbù”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置湖㳇巡检司。清嘉庆《宜兴县志》:“湖㳇渚,一名湖洑,在县东南四十里,汇东南诸山涧流,至湖㳇镇始通舟。”1949年设湖㳇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8年置镇。地处丘陵山地,黄塔顶最高,海拔611米。森林与矿产资源丰富。产稻、小麦、毛竹、板栗、茶叶、青梅等。有建材、冶金、耐火材料、化工、轻纺、电子等厂。新长铁路、宜湖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张公洞、灵谷洞、慕蠡洞、西施洞、玉女山庄、省庄竹海、金沙寺和陆相山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化乐镇

    清置,属蒲县。在今山西蒲县东南二十六里化乐村。

  • 博阳山

    ①博亦作 “傅” 或 “敷”。此为何山,位于何地? 各家说法不一。《尚书》 伪孔传及 《史记集解》 均认为 “敷浅原,一名博阳山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历陵县: “傅阳山、傅阳川在南,古文以为敷浅

  • 上津郡

    南朝梁置,属南洛州。治所在上津县(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)。隋开皇初废,义宁二年(618)复置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为上州。南朝梁置,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镇。西魏大统时改上州。隋义宁二年(618

  • 吴城山

    在今湖北蒲圻市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蒲圻县“竹山”条下:“又西十五里有吴城山,相传孙吴时尝筑城山下,故址尚存。”

  • 湄湖

    ①又名湄陂、眉陂。俗名汤鱼湖。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,与淮南市交界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淮水左迤为湄湖。”②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五里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济水右迤遏为湄湖,方四十余里。” 《尔雅·释水》:

  • 赤岬城

    亦作赤甲城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赤岬山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,是公孙述所造。因山据势,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,东高二百丈,西北高千丈,南连基白帝山。”相近为白帝城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奉

  • 城阳郡

    ①西汉初置,治所在莒县 (今山东莒县)。文帝二年 (前178) 改为城阳国。东汉建武十三年(37) 并入琅邪国。建安三年 (198) 复置,三国魏移治东武县 (今山东诸城市)。西晋废。②北魏太和三年

  • 裴家河

    古称洈水。即今湖北松滋县南之洈河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一》 “石牌河” 条下 “又有裴家河,在县南,流入油水”。

  • 娄县

    ①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北三里。东汉属吴郡,建安二十四年 (219) 孙权封陆逊为娄侯; 三国吴黄龙元年 (229) 封张昭为娄侯。皆在此。南朝梁天监六年 (507) 改为信义县。②清顺

  • 彪湖

    亦名滮湖。在今浙江嘉兴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嘉兴县 “鸳鸯湖” 条: “鸳 (鸯) 湖之水与其支流至城东南二里,会于彪湖,亦名马肠湖。又循城而北,与秀水合,会于运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