湨水
或称溴水。即今河南济源市、孟县、武陟县境之黄河支流漭河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六年 (前558),公会晋侯等 “于湨梁”。杜注: “湨水出河内轵县东南,至温入河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永宁元年 (301),司马颖帅诸军击孙会,“大战于湨水,会等大败,弃军南走。颖乘胜长驱济河”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湨水出原城西北原山勋掌谷,俗谓之为白涧水,南径原城西。湨水又东南径阳城东,与南源合。……又南注入河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一》: 湨水 “在济源县西南,东流经孟县北,又东南入河”。
或称溴水。即今河南济源市、孟县、武陟县境之黄河支流漭河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六年 (前558),公会晋侯等 “于湨梁”。杜注: “湨水出河内轵县东南,至温入河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西晋永宁元年 (301),司马颖帅诸军击孙会,“大战于湨水,会等大败,弃军南走。颖乘胜长驱济河”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湨水出原城西北原山勋掌谷,俗谓之为白涧水,南径原城西。湨水又东南径阳城东,与南源合。……又南注入河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一》: 湨水 “在济源县西南,东流经孟县北,又东南入河”。
明嘉靖二十九年 (1550) 置蓟州总督,次年改为蓟辽总督,为捍卫北京之军事重镇。三十三年 (1554),移驻密云县 (今北京市密云县)。辖顺天、保定、辽东三巡抚,相当今北京、天津两市及河北北部、辽宁
在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县西南陶吴镇西北二百余步。北宋元祐五年 (1090) 凿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应天府: 响井 “在江宁县南六十里。井阑有 ‘元祐五年’ 四字。或以纱帛蒙其上,以物击之作鼓声; 或以瓦石
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六十二里峡口镇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,移衢州府同知驻此。
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十五里裴里冈村西。1977—1979年发掘,面积2000平方米。墓葬一百一十四座,陶窑一座,灰坑十余个及几处残破穴居房屋,出土石器、陶器、骨器四百多件。东为聚居遗址,西为氏族墓地。距
①在今山东苍山县南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4: “沂州西南百余里。《路史》 云: ‘钟离,徐之别封。’ 今沂之钟离城,乃晋吴会处。其后徙九江,吴灭之。《郡国志》 谓此城楚将钟离昧所筑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
在今陕西岐山县南渭河南,东与眉县接界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建兴十二年(234)春,“亮悉大众由斜谷出,以流马运,据武功五丈原,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。……是以分兵屯田,为久驻之基”。其年八月,诸葛
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塔拉斯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 哈喇布拉岭 “在伊犁西南。库穆什山西二百里。哈喇布拉河发源其地”。
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: 桐栖港 “在陵水县南三十里。一名卤水港。又名南山港。《府志》: 明万历十七年,海贼李茂党掠陵水,由桐栖港入,兵备孙秉阳破之”。在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
即今四川成都市的别称。成都从五代后蜀以来别称芙蓉城、蓉城,故简称蓉。四川省成都市的简称。五代后蜀主孟昶喜芙蓉,于城内遍植,因名芙蓉城。简称蓉。
即今湖北咸丰县西北八十六里活龙坪镇。清设把总驻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