滁口镇
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滁口乡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湖南省资兴市南部。面积164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葫芦顶,人口2830。因位于滁水出口处,故名。1956年设滁口乡。1958年属先进公社,1959年为滁口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7年置镇。为资兴市重点林区。主产稻、玉米。有滁宜公路经此。
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滁口乡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湖南省资兴市南部。面积164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葫芦顶,人口2830。因位于滁水出口处,故名。1956年设滁口乡。1958年属先进公社,1959年为滁口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7年置镇。为资兴市重点林区。主产稻、玉米。有滁宜公路经此。
①宋置,在今江西宜丰县西。元废。②明置,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四十里。地当往来要道,商业繁盛。
1928年改巴戎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。1931年改为化隆县。旧县名。1928年由巴戎县改名,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驻地巴燕镇。巴燕,蒙古语意为“富饶”。原属甘肃省,1928年改
①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浏河镇。为娄江入海处。元时海运漕粮由此出海。延祐元年(1314)昆山州治曾徙于此,至正十七年(1357)复回原址。当时曾号为“六国码头”。明永乐三年(1405)郑和下西洋,亦由此出
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 金龙池 “在朔州马邑乡西北十里”。即此。
即今浙江杭州市东北笕桥镇。清翟灏 《艮山杂志》 卷2: “茧桥一作笕桥,在城东北十里。” 光绪 《杭州府志》 卷81: “乡之男妇,皆治棉布,多出笕桥。”在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东北部。面积18平方千米。
即今云南弥勒县南六十六里竹国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民国改置县佐。
唐僖宗李儇的陵墓。在今陕西乾县东北十里,西与乾陵相接。
北宋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天水市境。
俗名观山。在今陕西勉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云梦山“最高处有云台观。观东一里曰飞仙崖,石峰壁立,高三百五十五丈。崖下曰白龙洞,深数步。下有石池,水自上滴入, 不溢不涸”。在山西省交口县境内。海
在今西藏拉萨市北十里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“唐古忒(藏)谓金曰色, 其山产金,故名。”另一说色拉意为野玫瑰园或冰雹。上有色拉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