漓山
又名沉水山、象山、象鼻山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象鼻山。唐莫休符 《桂林风土记》: “漓山在訾家洲西,一名沉水山,以其山在水中遂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62临桂县: “漓山在城南二里。漓水之阳,因以名焉。一名沉水山。其山孤拔,下有澄潭,上高三百余尺,周回二里,可容五百家。旁有洞穴,广数丈,南北直透。上有怪石。欹危,藤萝荣茂。世乱,民保以避寇。”
古山名。又称沈水山、宜山、仪山、沉水山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东南隅漓江中的象鼻山。明初师围静江路,别将朱亮祖屯于此山下。
又名沉水山、象山、象鼻山。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象鼻山。唐莫休符 《桂林风土记》: “漓山在訾家洲西,一名沉水山,以其山在水中遂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62临桂县: “漓山在城南二里。漓水之阳,因以名焉。一名沉水山。其山孤拔,下有澄潭,上高三百余尺,周回二里,可容五百家。旁有洞穴,广数丈,南北直透。上有怪石。欹危,藤萝荣茂。世乱,民保以避寇。”
古山名。又称沈水山、宜山、仪山、沉水山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东南隅漓江中的象鼻山。明初师围静江路,别将朱亮祖屯于此山下。
1931年改铁骊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铁山包 (今黑龙江省铁力市)。1956年改为铁力县。旧县名。1933年由铁骊设治局升设,治今黑龙江省铁力市铁力镇。1956年撤销,改设铁力市。
一作喀喇乌苏。即今西藏那曲县。见“那曲县”。
在今江西丰城市西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6洪州丰城县:赤冈“接新建县界,濒江壁立,土石皆赤”。清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4丰城《山川》:赤冈山“在丰城县西二十里。一名黄金城”。
宋大理置,属景昽。治所在今缅甸景栋南部孟皎。
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 封禁山水 “源自上饶界封禁山,东流过浑潭石,合永平溪”。
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北之别利措瓦山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9:伊噜山在“三姓界,距吉林城东北一千六百九十里”。
一作落都城。即今青海乐都县。十六国后凉吕光置乐都郡,南凉太初三年(399)秃发乌孤自西平迁都于此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湟水又东,径乐都城南。”在今青海省乐都县。十六国前凉筑。后凉吕光置乐都郡。公元39
在今安徽肥东县东北九十里古城集。《寰宇记》 卷126慎县: 古滁阳城 “吴赤乌十二年孙权遣兵断滁作堰以淹北道,遂筑此城为守备。东晋置南梁郡,隋开皇三年废”。
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沙坪坝小龙坎东八里,嘉陵江南岸。1939—1946年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地,周恩来、董必武等在此工作,1945年8月,毛泽东来重庆同国民党谈判住此。1961年定为全国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