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歌赋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火井

火井

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火井镇。西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2:“临邛火井一所,纵广五尺,深二、三丈。井在县南百里。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。诸葛丞相往视之,后火转盛。执盆盖井上煮盐,得盐。入于家火即灭。”西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火井沈荧于幽泉,高焰飞煽于天垂。”刘逵注:“蜀郡有火井,在临邛县西南。火井,盐井也。”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临邛县“有火井,夜时光映上昭。民欲其火,先以家火投之。顷许,如雷声,火焰出,通耀数十里,以竹筒盛其光藏之,可拽行终日不灭也。井有二,一燥一火。取井火煮之,一斛水得五斗盐;家火煮之,得无几也”。

②在今四川自贡市一带。为天然气井。清乾隆《富顺县志》:火井“在县西九十里。井深四五丈,大径五六寸,中无盐水,井气如雾,燧㶿上腾,以竹去节入井中,用泥涂口,家火引之即发火……光芒异于常火,声隆隆如雷殷地中。周围砌灶,盐锅重千斤,嵌灶上煎盐,亘昼夜不息。如不用,以水泼之,火即灭”。

③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一百五十里火井乡一带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5遂宁府:火井“在长江县客馆镇之北二里伏龙山下。地洼若池, 以火引之,则有声隐隐然发于地中,少顷炽炎。夏月积雨停水,则焰生水上,水为之沸,而寒如故。冬月水涸,则土上有焰,观者至焚其衣裾”。清光绪十一年(1885),在伏龙山下穿井得火。今油井、气井、盐井林立。

④在今四川仪陇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39蓬池县:火井在“县西南三十里。水涸之时,以火投其中,焰从地中出,可以御寒,移时方灭。若掘深一二丈,颇有水出”。

⑤在今云南开远市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阿迷州:“火井在州东北三十里。其水溢出于田,常有烟气,投以竹木则火燃,夜则有光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泉关

    古大谷关。明、清名水泉关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水泉。南接伊川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二》:大谷关,“《旧志》:今为水泉关。两岸陡绝,山径崎岖,可以戍守”。即“大谷关”。

  • 伊克托苏图河

    即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都斯图河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伊克托苏图河“在右翼中旗西北一百里。源出布海扎喇克之地,西流会黄河”。

  • 银观峪

    明、清时银、铜、铁铸冶地。在今甘肃武山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》: 银观峪 “在宁远县南三十里。旧有银、铜、铁冶,酒井盐池”。在今甘肃省武山县南。明、清时期此地产铜、银。

  • 洼 (窪) 儿里

    即今河北唐山市东北三十里洼里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9滦州图: 西南有窪儿里。

  • 毛家铺

    即今贵州绥阳县东北茅家铺乡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:“中堡铺”条下:又有“毛家铺”等,皆戍守处。

  • 九水坪

   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夔州府大昌县:九水坪“在县东百二十里。《志》云:其下水流环汇,因名”。

  • 卑禾羌海

    即今青海省东部之青海湖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湟水又东南径卑禾羌海,北有盐池。阚骃曰: (临羌) 县西有卑禾羌海者也,世谓之青海。”古湖泊名。即今青海省青海湖。阚骃《十三州志》载:“临羌县西有卑禾羌海

  • 湖广总督

    清顺治元年 (1644) 置,驻武昌 (今湖北武汉市武昌)。辖湖南、湖北地。康熙七年 (1668)与四川合并,改名川湖总督,移驻荆州 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江陵故城)。十三年 (1674) 四川另设总督

  • 迈本岭

    在今海南省定安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定安县:迈本岭“一名丫髻岭。自西南蜿蜒而东北,复峙一小峰,为县之主山”。

  • 张北县

    1913年于兴和城置,属直隶兴和道。治所即今河北张北县。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52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西北部。属张家口市。面积 4231.6 平方千米。人口37.2万。辖4镇、1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