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河都统
清乾隆时置热河副都统。嘉庆十五年(1810) 改都统。治所在承德府 (今河北承德市)。领承德府、内蒙古东二盟十六旗、西勒图库伦喇嘛一旗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围场、丰宁二县以东,至内蒙古奈曼、库伦二旗、辽宁阜新、北票、朝阳、建昌等市县地; 内蒙古林西县、巴林左旗以南,至河北宽城、兴隆、滦平等县地。1914年改为热河特别区。
清乾隆间置热河副都统。嘉庆十五年(1810年)改为都统,驻防承德府(治今河北承德市),兼辖内蒙古昭乌达、卓索图二盟。1914年改置为特别区。
清乾隆时置热河副都统。嘉庆十五年(1810) 改都统。治所在承德府 (今河北承德市)。领承德府、内蒙古东二盟十六旗、西勒图库伦喇嘛一旗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围场、丰宁二县以东,至内蒙古奈曼、库伦二旗、辽宁阜新、北票、朝阳、建昌等市县地; 内蒙古林西县、巴林左旗以南,至河北宽城、兴隆、滦平等县地。1914年改为热河特别区。
清乾隆间置热河副都统。嘉庆十五年(1810年)改为都统,驻防承德府(治今河北承德市),兼辖内蒙古昭乌达、卓索图二盟。1914年改置为特别区。
①即今河北泊头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交河县: 泊头镇在 “县 (治今泊头市西南交河镇) 东五十里,卫河西岸。商贾凑集,筑城于此,管河别驾驻焉。有泊头镇巡司,并置新桥驿,俗名泊头驿”。1953年改设泊
亦作论民国、蓝毗尼国、腊伐尼。在今尼泊尔南部的罗美德。《三国志》 卷30裴注引 《魏略·西戎传》: 临儿国,“ 《浮屠经》 云其国王生浮屠。浮屠太子也”。相传释迦牟尼诞生于此,为佛教圣地之一。东晋之法
又名表章库。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南端东侧。明嘉靖十三年 (1534) 建。明刘若愚 《明故宫》: “永泰门再南、街东则皇史宬,珍藏太祖以来御笔实录、要紧典籍、石室金匮之书,此其处也。” 为明、清两代
在今山东高青县北。即漯河之别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谓 “ 《汉志》 ‘漯水至千乘入海’ 即此,后讹为隔会水。隋盖以此名县 (会城县)。今堌”。
在今黑龙江省青冈、望奎、庆安、铁力一带。《元史·兵志三》: 浦峪路屯田万户府 “ (至元)三十年, 命本府万户和鲁古䚟领其事, 仍于茶剌罕、剌怜等处立屯”。
即今河北衡水市东北二十一里南谢漳村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4衡水县图: 东北有南谢章。
唐安西都护府地。在今新疆温宿县东北(一说在今拜城县东赛里木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四夷路程》: “安西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,百二十里至俱毗罗城。”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东北,一说在今新疆
在今广东紫金县东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永安县: 闻麖嶂 “本名簾紫嶂。宋末帝昺航海,丞相文天祥收败卒屯此,夜闻黄麖鸣,遂徙南岭。其寨址阶石尚存,相连者曰山谷嶂”。在今广东省紫金县东。本名
①西晋改界休县置,属西河国。治所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十五里。后废。北魏太和八年(484)复置,属西河郡。移治今介休市。北周废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平昌县为介休县,属介州。治所即今介休市。大业初属西河
梵语意为狮城。即今新加坡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 “龙牙门” 条: “门以单马锡番两山,相交若龙牙状,中有水道以间之。” 《郑和航海图》 作淡马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