熙秦路
金皇统二年 (1142) 置,治所在临洮府 (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境相当今岷山、秦岭以北,甘肃平凉、崇信和陕西麟游,扶风、周至等县以西,甘肃临夏、夏河、临潭等市县以东,宁夏同心县以南地。大定二十七年 (1187) 分置凤翔路与临洮路。
金皇统二年(1142年)置,治临洮府(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境约当今岷山、秦岭以北,甘肃省平凉、崇信及陕西省麟游、扶风、周至等市县以西,甘肃省临夏、夏河、临潭等县以东,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以南地区。大定二十七年(1187年)析为凤翔、临洮二路。
金皇统二年 (1142) 置,治所在临洮府 (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境相当今岷山、秦岭以北,甘肃平凉、崇信和陕西麟游,扶风、周至等县以西,甘肃临夏、夏河、临潭等市县以东,宁夏同心县以南地。大定二十七年 (1187) 分置凤翔路与临洮路。
金皇统二年(1142年)置,治临洮府(今甘肃临洮县)。辖境约当今岷山、秦岭以北,甘肃省平凉、崇信及陕西省麟游、扶风、周至等市县以西,甘肃省临夏、夏河、临潭等县以东,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以南地区。大定二十七年(1187年)析为凤翔、临洮二路。
明成化十一年(1475)余子俊改石涝池寨置,在今陕西定边县南。清康熙《延绥镇志》卷1:石涝池堡“宋盐池地,水卤不可饮。东有石涝池,人赖汲饮,故名。……今裁,并入定边营”。
春秋晋地。在今山西沁县南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七年 (前592),“夏,会于断道,讨贰也,盟于卷楚”。春秋晋地。即“断道”。在今山西省沁县东南。《左传》宣公十七年(前592年):“会于断道,……盟于卷楚
①春秋齐地。在今山东沂源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隐公六年(前717),“公会齐侯盟于艾”。杜注:“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。”②春秋吴邑。在今江西修水县西司前乡龙岗坪。《左传》:哀公二十年(前475),“吴公子庆
旧称东永。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东引岛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连江县东北有东引山。
在今云南保山市北十里。明置土巡司于此。
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会稽郡上虞县“有仇亭”。即此。西汉建。在今浙江省上虞市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会稽郡上虞县“有仇亭”,即此。
在今江苏如皋市城东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通州》:水绘园,“县人冒襄栖隐于此。有寒碧堂、洗钵池、小浯溪、小三吾诸胜,一时海内巨公知名之士,咸觞咏其中”。后逐渐荒废。康熙间于该园建雨香庵。乾隆年间汪之珩于雨香
一名鲁城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。三国时筑,六朝后为军事要地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鲁山南,……山上有吴江夏太守陆涣所治城。”即此。《梁书· 武帝纪》: 南齐永元二年(500),萧衍举兵东下
①即今浙江松阳县西北四十五里牛头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松阳县:长岭山“吴越时以此山名县,俗名牛头山”。②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,为龙泉山中段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8简州:“《志》云:西北七十里长松山为
即阳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北三十里。春秋时,越王栖禽礼葬吴王夫差之地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 “秦余杭山者,越王栖吴王差山也,去县五十里。山有湖水,近太湖。” 《吴越春秋》 卷5: 越王伐吴,“吴王率群臣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