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儿口镇
在今河北沧县南三十八里狼儿口村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延祐三年 (1316) 七月,“沧州言: 清池县民告,往年景州吴 〔桥〕 县诸处御河水溢,冲决堤岸,万户千奴为恐伤 〔其〕 屯田,差军筑塞旧泄水郎儿口,故水无所泄,浸民庐及已熟田数万顷,乞遣官疏辟,引水入海。及七月四日,决吴桥县柳斜口东岸三十余步,千户移僧又遣军闭塞郎儿口,水壅不得泄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 “ 《旧志》,郎儿口在州南四十里,去南皮县东北四十五里,今名邱淀,俗呼为蔡家洼。”
在今河北沧县南三十八里狼儿口村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延祐三年 (1316) 七月,“沧州言: 清池县民告,往年景州吴 〔桥〕 县诸处御河水溢,冲决堤岸,万户千奴为恐伤 〔其〕 屯田,差军筑塞旧泄水郎儿口,故水无所泄,浸民庐及已熟田数万顷,乞遣官疏辟,引水入海。及七月四日,决吴桥县柳斜口东岸三十余步,千户移僧又遣军闭塞郎儿口,水壅不得泄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 “ 《旧志》,郎儿口在州南四十里,去南皮县东北四十五里,今名邱淀,俗呼为蔡家洼。”
即东苑,或梁苑。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。《水经·睢水注》:“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。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,世人言梁王竹园。”即“芒竹”。
即桐溪。今浙江桐庐县西北分水江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桐庐县: 桐庐江 “源出杭州于潜县界天目山,南流至县东一里入浙江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95分水县: “取桐庐江水中分为名。”即“桐江”。
明成化七年 (1471) 置,为延绥镇治。治所在榆林堡 (今陕西榆林市)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省入绥德州。八年于此置榆林府。明成化七年(1471年)置,治榆林堡(今陕西榆林市)。属陕西都司。清雍正
北宋置,属厌次县。即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四十里淄角镇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惠民县西南淄角镇。金时属厌次县。
①西晋太康六年(285)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柳江及红水河中游一带。南朝宋属桂林郡。南齐以后废。②南齐建元初分雩都县置,属南康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宁都县南。永明八年(490)并入虔州。梁大同十年(5
在今湖南桂阳县南六十里。明于此置巡司。清康熙中裁。
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南巴南区 (鱼洞镇),鱼洞溪注入长江处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5重庆府: 鱼洞溪 “在江津县东南”。区片名。在重庆市巴南区西北部、长江南岸。区人民政府驻此。面积96.7平方千米。人口14
①明置,即今辽宁辽中县东茨榆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柳条堡”条下:“又长勇堡,在司北百五十里。其西为长胜堡。”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76辽中县:“茨榆坨为明长胜堡故地。”②在今山西天镇县北。《清
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行唐县:双岭山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以双岭并峙而名”。
即古楚水。在今陕西商州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 引 《州志》: “乳水即楚水也。源出秦望山,其色如乳,故名。自黄龙庙口至土门,其渡凡七,名七渡河。又东经南秦岭下,名南秦川。又东北至三台山,东入于丹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