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凤观
北魏平城宫楼观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载:天兴四年(401)五月,“起紫极殿、玄武楼、凉风观、石池、鹿苑台”。
北魏平城宫楼观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载:天兴四年(401)五月,“起紫极殿、玄武楼、凉风观、石池、鹿苑台”。
即岭南第一楼。在今广东广州市惠福西路北侧五仙观内大殿后的坡山顶。始建于明洪武七年 (1374)。中悬青铜大钟,铸于明洪武十一年(1378)。因击钟为夜禁信号,故名大禁钟,为广州现存最大的古钟。
在今辽宁朝阳县南双庙乡三官营子村西八不伦沟里。清 《塔子沟纪略》 卷6载: 槐树洞“洞在尺不袋沟山凹之上,东距锦州松岭门八十三里,北距三座塔六十里。沟内先多枣树,蒙古以枣为尺不嘎袋,遂名其沟为尺不嘎袋
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。谷长四百余里,为关中与汉中之间交通要道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爽传》:正始五年 (244),“爽乃西至长安,大发卒六七万人,从骆谷入”。《元帝纪》: 景元四年 (263),“又命镇西将
亦作王家市镇。北宋置,属汝阴县。即今安徽利辛县西北王市。《金史·蒲察官奴传》:天兴二年(1233),哀宗在归德,蒙古将忒木䚟围亳州以逼之,哀宗遣蒲察官奴伪与和, 自归德“南门登舟, 由东
即涞流河。今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之拉林河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:攻辽,“诸路兵皆会于来流水,得二千五百人”。又《乌春传》:“乌春举兵来战,道斜寸岭,涉活论、来流水。”皆此。
旧名镇海屿。又名北山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北白沙乡。明曾在此设防。在台湾海峡东南部、澎湖列岛的澎湖岛北。因海滨遍布白色珊瑚沙砾,故名。明代曾设防,称镇海屿,又称北山屿、赤崁仔。为澎湖湾东北屏障。面积14
即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滩上乡。清咸丰 《邳州志》 卷3: 滩上集在 “运河岸,有汛”。在山西省代县东南部。面积289平方千米。人口9340。镇人民政府驻滩上,人口690。因地处四面环山、多年游积成滩的地面
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五龙口镇附近。亦名枋口堰水。《方舆杨要》 卷49济源县: 枋口水“沁水渠也。在县东北三十里。两山之间,沁水经焉。旧以枋口为门故名枋口。…… 《胜览》 云: 枋口水,隋卢贲、唐温造俱于
在今湖南耒阳市东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一》: 骜山 “山色竦秀,特出不群,有桀骜之状,故名”。《舆地纪胜》、《方舆纪要》 作“骜山”。
在今山东济宁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济宁州:芦沟泉“在州东。流入南阳闸。稍西有托基泉,入枣林闸。又有马陵泉,入鲁桥闸东。《泉志》:自滕县、峄县及曲阜县界之蜈蚣泉,共十六泉,散入鲁桥以下漕河,是为鲁桥圈